第15部分(3 / 4)

小說:大江北去 作者:沒事找事

械化施工準備工作基本完成,有了保證質量的物質手段。同年12月恢復大壩混凝土澆築,隊伍作風大有轉變,“質量第一”的觀念深入人心。自復工到完建,大部分時間處在“文化大革命”的混亂時期,雖然“懷疑一切”、“打倒一切”之風盛行,但對質量第一以及相應的規章制度卻沒有人敢於破除。大壩質量良好,蓄水執行至今,經歷過數次大洪水考驗,沒有發現什麼隱患……

鄖陽府城:沉沒在江底的絕唱(1)

幸福和苦難都讓我流淚

1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破土動工;

1959年12月26日漢江截流成功;

1967年,湖北省鄖陽府城、均州古城、河南省的淅川縣城三座歷史名城先後沉沒江底,其中,鄖陽府城是我生命誕生的搖籃。

我曾在這座古老的城池裡從牙牙學語長到了15歲。我始終認為,人在童年、少年的經歷最終會鑄就成一個人生命的底色和質地;我更堅信,人在童年、少年走過的故鄉才是他流浪的人生中永遠的故鄉。僅此,我對上蒼賦予我的誕生充滿感激,因為她使我15歲之後的離別最終成為我一生的找尋,她讓我對故鄉的牽念始終與我流浪的精神伴隨,她更讓博大的幸福與苦難在我生命中不斷輪迴。由此,她使我發現了隱忍、堅貞和同情心的力量,以及在困苦中對於善與美的注視與體恤……

1960年夏季,已被打成右派最終被開除工職的父親,與母親、弟妹一起被遣送到離鄖陽府50多里外的秦巴山東麓——茨架嶺當農民,他們全部被取消了非農業戶口。已在鄖陽中學上初中的我也時時處在被解除學籍的危險境地。

一個沒有功課的午後,我趴在女生宿舍的鋪板上給20歲的哥哥寫信,我讓哥哥救救我,讓我離開鄖陽,到襄陽去上學。哥哥工作的學校是襄陽縣一中,位於離襄樊市45公里的太平店。太平店是漢江邊一個古老的碼頭小鎮,哥哥在這個碼頭中學工作還不足一年。心靈負重的哥哥深知我處境的險惡,他找到教務主任,請求讓我轉到襄陽縣一中來。

教務主任姓鄒,這位大學時和父親同學的男人,走路緩慢,說話節奏也緩慢,但他的眼神和麵部卻總是密佈著一種嚴厲和冷峻。這是後來轉學成功後,鄒主任留給我的永遠的印象,為此,我從未敢和他說過一句話。就是這位嚴厲冷峻的鄒主任,在哥哥提出請求的第二天即答覆,同意我轉學。鄒主任從哥哥的檔案裡已經知道父親劃為右派的事情,但他還是幫助了我們……

父親接到我的信趕到城裡來送我,我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學校。那是一個下著小雨的傍晚,我和父親走過長長的石板街,到西河碼頭乘木船過漢水,我們準備在三門車站住一夜,第二天一早好乘長途汽車到襄陽。10月的鄖陽,細雨霏霏,天色灰濛濛的,木船上除了艄公就我和父親兩人。我望著遠遠向我流來又遠遠離我而去的江水,望著穿一件灰粗布爛衣衫、一雙破草鞋、坐在船幫上默默流淚的父親,想著父親曾經因體操十項全能獲有國家健將級運動員證書的生涯,想著我就要離開這條江水,離開如此可憐的父親母親和弟弟妹妹,便淚如泉湧……

晚上,父親在三門汽車站旁邊的一家小旅店裡要了兩碗開水,我們就著開水吃了母親專門為我蒸的酸菜包子。旅店住宿一夜一人只要幾角錢,但我們沒錢住。夜裡,雨還在下,父親問小旅店的人借了兩隻小板凳,我們就在小旅店的房簷底下坐著。風颼颼的,雨飄零著,我和父親都很冷。就在這時,小旅店的阿姨端出一個木火盆,火盆裡有兩小截還沒完全燒完的木炭。我感激地望著那位個子不高、圓圓胖胖的阿姨,父親一連聲說:“多謝了!多謝了!”

我趴在父親的膝上,父親一邊用小火剪撥拉著炭火灰一邊對我說:“到哥哥那裡後,要好好學習……”我答應著就在父親的膝上睡著了。

永遠難忘在漢江邊三門小旅店的房簷底下,趴在父親膝上度過的我在故鄉的最後一夜……

在我離開鄖陽的那個年齡,我對地理上的距離,感覺非常愚鈍,襄陽至鄖陽,公路距離僅400餘華里,在我離開那個年代裡,兩市還是一個地區。但在交通很閉塞、資訊網路基本沒有的年代,對於一個從未出過遠門的15歲女孩來說,我感覺我已插翅飛到了很遠的地方。我已暗下決心:哪怕天涯海角,只要能讓我棲息,我都在所不辭。只要能永遠逃出老師和同學們的那種冷漠的目光,縱是一生吃苦受罪我都樂意。這種心態使我一踏上襄陽那塊土地,就被感動得淚水涔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