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乃被誤呼為白狼;義軍後亦以此諢名自豪,云云。陶記亦得自傳聞,不可全信。另據杜春和編‘白朗起義始末’【收入前引‘北洋軍閥’第二卷】,則白狼一名白瞎子,只是一個半文盲的貧農,白狼起義時,二次革命亦於同時爆發,黃興曾輾轉與之聯絡,並委派之為河南都督,而其在袁軍後方破壞京漢鐵路以阻北軍南下。總之,白狼盛時,一‘杆’萬餘人,橫行五省,飆忽如急風暴雨,儼然是五十年前捻軍歷史的重演,中原所受浩劫亦不相上下。最後白狼於民國三年(一九一四)八月五日,身受重創,敗退至河南魯平時,卒為袁軍臥底的密探擊而死,時年四十一(另說四十六歲),其敗亡亦如捻軍當年之任柱也。【參見‘晚清七十年’卷二,頁一六○…一六三;及羅剛著“劉公銘傳年譜初稿‘上冊,頁二三○…二三一,任柱之死。】
筆者附註:我國黃淮平原一帶,民風強悍,而生活至苦,早年大小規模的農民暴動,幾無歲無之。筆者本人,生於斯,長於斯。幼年竟是目擊之人。白狼之亂時,餘尚未出生,然我幼年期曾目睹‘跑白狼’的農村鬧劇。蓋我鄉,今肥西,地處黃淮平原的邊緣,每遇‘荒年’,即時聞出自皖北河南一帶的‘股匪’南下劫糧‘打荒’。‘股匪’與‘土匪’不同。土匪只是零星的小強盜,打家劫舍,綁票勒贖。股匪的組織則如軍隊。其來勢如潮水。少數官軍都逃避一空,或據縣城自保。鄉村農民不甘妻孥生畜被拉被搶,乃抱兒攜女,牽牛趕豬,相率逃亡,謂之‘跑白狼’;或聯莊紮寨,武裝自衛,謂之‘打白狼’。過境入侵者,往往仍自稱‘白狼’。憶北伐前夕,某次白狼過境,餘學步未幾,竟也腰掛‘勃朗寧’,隨武裝農民在農村‘浪勁(境?)’遊行,向白狼示威,表示我們有備。切莫來犯。據老輩傳言,‘白狼’原是‘八郎’之誤。兩辭土音相同也。楊家將只有‘七郎’,白狼則是某家的八郎雲。這種‘跑白狼’、‘打白狼’在當地可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中國近代史上的捻軍、淮軍,都是同一個社會基礎上起來的。北伐之後不久,當地又發現了張國燾、徐向前的‘紅軍’,武裝自衛的地主和農民,誤把‘紅軍’當‘白狼’,就變成反革命了。毛主席來了,不許老百姓‘當白狼’、‘打白狼’甚或‘跑白狼’,一遇自然災害或人為災害,農民就只有待在家中餓死了。‘大躍進’時,安徽一省就餓死農民六百萬。陳一諮先生後來被國務院派在肥西調查,他根據官方內部的資料向我說,安徽餓死的農民,遠超過六百萬。這也是我國近代社會文化轉型史的,轉型現象之一,至可嘆也。故隨筆記錄之,以為祖國農村社會轉型留一點信史。
外患比內憂更嚴
農民暴動固然是把袁總統的民國,弄得瘡痍滿目,民不聊生,但畢竟還無亡國之虞。與它同時發生的外患就不同了。應付失策,就難免有瓜分之禍。這種外患,說來話長,將來當闢外交專篇細論之。此處只能三言兩語,略作交代。筆者在清末導論篇中曾一再提到,二十世紀初年謀我最急者,莫如日、俄兩國。兩強對我所作赤裸裸的侵略,面目猙獰,述之真足汙我筆墨。表面無日、俄之猙獰,然深謀遠慮,笑裡藏刀,對我作最沉痛之宰割者,則大英帝國也。
筆者在庚子聯軍諸章曾細述之,在八國聯軍時,英國深恐我被瓜分而影響其通盤利益,乃策動美國大搞其‘門戶開放’。筆者亦曾一再指出,英國之所以策動美國帶頭者,是它志在阻擾日、俄對華之瓜分,而對其本身在華之利益範圍,則斷不‘開放’;對其在華作更深入之侵略,亦斷不放鬆也。因此當日、俄兩國乘辛亥革命與二次獨立之亂,而對滿蒙蠢蠢思動時,英國已不聲不響,繼續深入西藏矣。
英國對西藏的割裂企圖
在此之前,清廷在英人威迫之下,雙方已正式與非正式訂過五次有關西藏的條約,計有:“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一八九○,一八九三),’拉薩條約‘(一九○四,此約為西藏地方政府所簽訂,因主權損失太大,清中央政府拒絕承認),’中英續訂藏印條約‘(一九○六),’修訂藏印通商章程‘(一九○八)。在此五約中,英方雖在不同程度上,極力否認中國政府對西藏有’主國‘的’統治權‘。然自始至終,英方不願否認中國對西藏有’上國‘的’宗主權‘。英國當時作此項承諾,並非如一般西方專家所說,由於中國政府’靈活的外交手腕(skillful diplomacy;【見新版‘大英百科全書’,卷十八,頁三八二】。顢頇的大清官僚,無此‘skillful diplomacy’也。狡猾的英國外交官之作此言不由衷之承諾者,志在防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