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1 / 4)

小說:長安風流 作者:生在秋天

李世民登基已有十餘年,當年西擊薛舉拿下蘭,還可以往前多追朔一些年月。這麼多年來,蘭州不說積弱,但總是一副老樣子。力守有餘,開拓不足。歸根到底,就是這地方的自給不足,全賴後方補給。再如何善戰的將軍如何英勇計程車兵,離開了後續錢糧的支援,也是難以成事。於是,李世民想要實現他的帝王霸業,想要以蘭州作為跳板以備將來雄霸河隴經略西域,就必須打破這一格局。

在這樣的時候,啟用一個沒有經驗但是敢於創新的新人,李世民無疑是在打賭。

這是一場,將整個帝國的輝煌,押注在一個弱冠青年身上的,豪情之賭!

恐怕,也只有李世民這樣的雄心帝王,敢於博彩這樣的賭局。

然而,壓力更多的是壓在了秦慕白的肩膀上。

來了蘭州半個月,他一直都在諸多官將的懷疑與猜測之中渡過。他也不著急,更不急於表現與證明什麼。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的上午練兵,下午在都督府理政。

若大的一個蘭州都督府,治下有四州之地,方圓數千裡,治下軍民共計十萬之眾。政務自然繁多,關乎錢糧的摺子佔了大半。此外,河隴之地向來是漢胡雜居的典型地域,尤其是早年大唐平定突厥之後,遷居了許多突厥百姓到河隴一帶來居住,或農或牧,人口不少。這裡面就有許多關乎民族|矛盾的敏感問題,處理起來必須慎之又慎。

蘭州本地的官吏們,看到秦慕白來了這麼久,也沒放出一兩個響屁,心中紛紛冷笑:孺子,不過如此!看來,蘭州還是得看咱們的,別指望他了!

須不知,這是秦慕白一慣行為處事的風格。每每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他總是潛心學習與適應一段時間,以瞭解和熟悉周邊的環境,掌握這裡的諸項規則。謀定而後動,靜如泰山巋然,動如疾風掠林,李靖的兵法神髓,被他融合在了政務之中。

這一天,秦慕白突然將蘭州刺史府裡的刺史、司馬、長史、諸曹參軍以及各縣縣令、縣丞等重要官員,都招集到了都督府政事堂來。

刺史肖亮等人不以為意,還在打趣笑談的說:這新來的別駕少將軍,最大的喜好就是——議政。無非就是擺兩碗茶,談天說地胡扯一頓,然後吃個飯,回家睡大覺。要都像他這麼執政施政,官兒也未免太好當了!

可是今日方才一進政事堂,肖亮等人就有些驚異。

因為堂中,既未擺下桌几坐榻,也沒有茶水瓜點等物。相反,秦慕白一身戎裝披掛,身後還侍立著翊府的兩員大將宇文洪泰與薛仁貴,另有百騎十人隨後佐駕。

“為何擺出這番陣勢,難不成還是鴻門宴?”肖亮等人狐疑不定,進了堂門,平日裡經常浮現的倨傲神色,也在這肅殺的兵威之下收斂了起來。

“諸位同僚。”待眾人到齊後,秦慕白朗聲道,“本官上任已逾半月,但未施一政,未下一令,諸位以為如何?”

肖亮等人都是官場老人精,雖是腹誹,嘴上卻是漂亮,紛紛說道,這是秦別駕少年老成,腹中自有韜略謀定而後動,云云。

秦慕白淡然一笑:“答對了,本官還真是謀動而後動。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本官胸中已有施政方略,但苦於沒有實地堪查,於是今日特意約上眾位同僚,一起到蘭州都督府治下的所有州縣,都去走走。”

“所有州縣?”眾人一聽,不禁傻了眼。

時下正是隆冬,蘭州已是潑水成冰沙塵敝日。這時候出去“實地堪查”,不是自找苦吃麼?還要走遍所有州縣……那可不是一旬半月的事情,說不定就得三兩個月。

“沒錯,所有州縣。”秦慕白說得很肯定,“怎麼,諸位有疑慮?”

肖亮遲疑了一下,拱手道:“秦別駕,請恕卑職多言。卑職等人在蘭州經略多年,對本土風土水文吏治民生,瞭如指掌。別駕想知道什麼,只需下問則可,完全沒有必要行此無妄之舉。”

“無妄之舉?”秦慕白呵呵一笑,說道,“肖刺史,論年齒,你是前輩,我本不該說出此等不敬之言。但我等既是封疆大吏,就不得不公事公論了——依我說,諸位同僚在蘭州經營多年,可有起色?可有出彩?蘭州還是那個窮蘭州,戶不滿萬,貧不自給。吃的用的穿的,人啃馬嚼,全靠後方接濟運輸。諸位若是不知運輸之艱難、糧米之珍貴,大可以像本官那樣,押送一回糧草試試。”

肖亮臉色一變,心中自然大惱,但又不敢出言頂撞,只得生生的將悶氣嚥了回去。

“本官知你不服。薛中郎何在?”秦慕白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