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至成熟階段,區際競爭漸趨激烈;工業區仍保持比較區位成本優勢且對其它區域而言處於主導地位;區域內企業在區外設立分廠,具有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人員被輸往區外,區內生產要素輸出量大。
第三階段為老年階段。處於老年階段的工業區,其原有的成本優勢喪失殆盡;市場明顯轉移;廠房與機器過時,稅收劇增,土地的過度使用造成擁擠現象;技術和管理人才外流;原有新興產業淪為衰退產業。處於老年階段的工業區若不及時地調整產業結構並再創新,則會喪失活力演變成蕭條區。
湯普森所指的工業區實質上是產業革命時期的工業城市,他以美國的新英格蘭地區(包括美國東北部的康涅狄克州、緬因州、馬賽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羅德島州和佛蒙特州)為例,剖析了該地區從年輕到年老的演變發展過程。工業區生命週期理論還闡釋了區域主導產業的演變規律及其發展走向,為產業梯度推移理論的提出奠定了理論基礎。儘管如此,該理論從某種意義而言只是對區域經濟發展與區際經濟傳播現象的一種歸納分析,並不能證明任何工業區都嚴格遵循這種發展秩序。步入老年期的工業區還可透過再創新而返老還童,從而進入新一輪的生命週期迴圈。
2。 巴特勒的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134
〃旅遊地生命週期〃的概念最早由基爾伯特(Gilbert,1939)提出。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6)基於旅遊地對藝術家和詩人吸引力的視角,將旅遊地生命週期分為發掘、增長和衰退3個階段。普洛格(Piog,1973)和斯坦斯菲爾德(Stansfield,1978)在克里斯塔勒的基礎上將旅遊者型別細分為探險型、中間型和保守型3類,增加了階段劃分的可操作性。多克斯(Doxey,1975)根據旅遊者數量及〃憤怒指數〃將旅遊地的發展過程劃分為欣喜、冷漠、惱怒和對抗4個階段。目前被學術界公認並廣泛應用的是加拿大學者巴特勒(Bulter,1980)的旅遊地生命週期理論。135
巴特勒以遊客量為切入點,從營銷和規劃角度,根據旅遊需求、供給、分銷和競爭者狀況等特徵,將旅遊地生命週期分為探索、參與、發展、鞏固、停滯、衰落或復甦6個階段(見圖3。7),處於不同生命週期階段的旅遊地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見表3。8)。
圖3。7 旅遊地生命週期曲線
表3。8 旅遊地生命週期的階段特徵
階段
基 本 特 徵
探索階段
零散遊客;旅遊地保持原有的自然和社會環境
參與階段
遊客人數增多;簡便的接待設施;本地居民為適應旅遊季節調整生活方式
發展階段
成熟的旅遊市場形成;外來投資激增;服務基礎設施規模大、效果好;旅遊地自然面貌改變顯著
鞏固階段
遊客增長率下降;總遊客量繼續增加、超過常住居民數量;旅遊地大部分經濟活動與旅遊業緊密聯絡在一起
停滯階段
遊客量達到最大;旅遊環境容量已趨飽和或被超出;環境、經濟和社會問題出現
衰退/復甦階段
存在5種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綜合整理自保繼綱、楚義芳。旅遊地理學(修訂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6…108。
(1)探索階段是旅遊地發展的初始階段。此階段僅有少量旅遊者(環境愛好者或探險者),他們被旅遊地的自然、人文資源吸引;旅遊地缺少專設的接待設施,與旅遊相關的供給廠商很少,不存在分銷渠道,也不涉及旅遊地的發展戰略問題。
(2)參與階段的遊客量逐漸增加,新增旅遊者希望保持當地自然的感覺,並享受好的飯店、餐館服務和娛樂設施;旅遊地開始出現季節性特徵,為此地方政府需著重強化促銷活動、擴充套件分銷渠道、改善交通條件,使潛在旅遊者獲得有關旅遊地產品的資訊,以增加旅遊者的購買率。
(3)發展階段的遊客量顯著增長,在旺季甚至超過當地居民數,但其消費能力有所下降;旅遊地的商業化氣息加重,外來投資者進入旅遊地;市場競爭出現;旅遊地的自然面貌有較顯著的改變。
(4)鞏固階段的遊客量增速開始下降但人數仍在增長;外來投資者對供給的控制進一步增強;分銷渠道廣泛;旅遊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