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忽視經濟增長(效率 )。由圖可見,均衡與增長存在多種〃結合模式〃,但較為適宜的結合空間應在A'B區間。在均衡與增長的結合模式中,仍存在著是〃增長(效率)優先,兼顧均衡(公平)〃,還是〃均衡(公平)優先,兼顧增長(效率)〃的權衡。在圖7。1(b)中,前者以A'O區間表示,後者以OB'區間表示。
2。 區域經濟政策子目標
從世界各國區域經濟政策實踐來看,區域經濟政策目標具有不同的層次和等級水平。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有總目標和子目標之分。區域經濟政策子目標可分為經濟目標、社會目標、生態目標、政治目標等型別。面對不同性質的問題區域,區域經濟政策的子目標各不相同,且各子目標隨時間推移不斷變化,呈動態性特徵。
在實際工作中,儘管要準確地表述區域經濟政策的具體目標是件困難的事情,但仍然還是可以抽象概括出一些重要的目標。諸如:①提高區域內現有資源的利用水平(即減少資源的不充分利用);②更有效地在區域內各種用途間分配資源;③實現區域內最佳增長;④在區域間有效地再分配生產要素以使總收入與總增長最大化;⑤區域間增長率的均等化;⑥區域間收入(通常用人均收入表示)的均等化;⑦為緩解通貨膨脹壓力而縮小區域差距;⑧減少區域內擁擠程度與其他佈局造成的外部成本,並重新佈局人口、工業等,以形成淨社會利益最佳的空間結構;⑨保護、加強區域文化和個性等非經濟目標。322
3。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量化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量化的必要性表現在:由於實施區域經濟政策所需的公共財政支出龐大,目標量化有利於限制區域經濟政策目標區域的數量和規模,以避免過重的財政負擔;目標量化使得政策實施具有可操作性,有利於評價區域經濟政策效應。
儘管在實踐中,區域經濟政策量化目標的設計、執行及考核是一件複雜而艱難的事情,但許多國家在制定區域經濟政策時都採用一套常用的數量指標體系,諸如失業率、遷移率(遷出率和遷入率)、人均收入水平(人均國民收入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經濟增長率、環境質量等等。
3。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組合
要解決好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