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3 / 4)

英國區域經濟學家泰波在《區域經濟學》(1994)一書中強調:〃區域政策的目的是實現經濟活動更有效和(或)更公平的區際分佈〃。317 其中,連線詞〃和〃表明兩個目標可能同時實現,兩者存在一致性的一面;連線詞〃或〃則表示兩個目標只可能取其一,兩者存在相互衝突的一面。

二、區域經濟政策的特徵

區域經濟政策呈現出以下顯著特徵:

1。 區域經濟政策的高度權威性和積極空間傾斜性

區域經濟政策始終是〃來自上面〃的政策,具有〃高度集中化〃權威性特徵,是由中央政府、國家立法機構等權威性組織負責區經濟政策的制定、實施、監督與評價工作。區域經濟政策還呈現出〃積極的區域傾斜〃特徵,即差別對待不同型別區域,對選定的地域單元予以利益補助,對解決區域問題產生積極的而非消極的影響。只有當各區域受惠到不同水平的政府支援或權利讓與時,區域經濟政策才存在。當所有區域被一視同仁,享受政府同等支援或獲得相同的權利時,區域經濟政策是不存在的。〃積極的區域傾斜〃和〃高度集中化〃是區域經濟政策的靈魂,是區域經濟政策區別於一般經濟政策的突出特點。318

2。 區域經濟政策的階段性

區域經濟政策是針對區域問題而設計的。在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區域問題的型別、性質都不同,因而解決不同的區域問題,需要採用不同的區域經濟政策手段和工具。一勞永逸的區域經濟政策是不存在的。因此,適時更新區域經濟政策是區域經濟政策階段性的要求。

3。 區域經濟政策的有限性

(1)區域經濟政策的作用領域是有限的。區域不論大小,它本身是一個相對獨立和完善的系統。區域問題不僅包括經濟問題,而且還包括社會、政治、環境、文化等諸多領域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所涉及的主要是經濟領域,要解決區域問題,它必須和其他政策緊密結合運用,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319

(2)區域經濟政策的作用效果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區域經濟政策不是解決區域問題的〃靈丹妙藥〃,國家對欠發達區域實施發展援助政策本身內含著一定的負面效應。主要表現在:區域發展援助可能存在援助決策的失誤和援助實施過程的失誤;區域發展援助能力小於援助意願;區域發展援助本身隱含可能使受援區域對外援產生依賴心理、導致激勵不足,產生要素價格訊號的失真,產生相關的政治成本,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率損失等。320

第二節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和戰略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是指運用區域政策工具解決區域問題時所要實現的目的或達到的目標,它對具體區域經濟政策工具的選擇、實施以及政策評價具有導向作用。區域經濟政策戰略是決定區域經濟政策具體目標與工具型別的戰略性選擇。

一、區域經濟政策目標

設定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既要從總體上處理好均衡目標與增長目標的關係,又要從技術上重視區域經濟政策具體目標設計與量化。

1。 區域經濟政策總目標

從總體而言,政府幹預區域經濟活動追求的總目標是實現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的最大化。即:促進各區域之間均衡發展的〃均衡目標〃(或〃公平目標〃);提高資源要素空間配置效率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增長目標〃(或〃效率目標〃)。

均衡目標和增長目標之間存在著反向關係。為了達到區域之間均衡發展目標,國家要將有限的資源更多地投向經濟欠發達區域,而這些區域的經濟效率相對低下,因而又可能影響整體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反之,為了實現整體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國家應更多地將資源

集中在經濟效益較好的發達區域,必然會導致經濟欠發達區域發展更趨困難,從而拉大發達區域和欠發達區域的差距。

均衡目標和增長目標孰先孰後,孰重孰輕,兩者如何權衡和協調始終是區域經濟政策必須需要面對的首要重大難題。大多數學者主張兩者應統籌兼顧,根據本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階段特點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結合空間〃(見圖7。1)。321在圖7。1(a)中,A點的經濟增長(效率 )最高,但區域均衡(公平)為零,亦即區際經濟差異最大;反之,B點的區域均衡(公平)最大,亦即區際經濟無差異,但經濟增長(效率)為零;在A A'區間,過於偏重經濟增長(效率)而忽視區域均衡(公平);在B B'區間,則過於偏重區域均衡(公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