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東方曉如果知道夏想對她愈加疏離的態度,不知道會不會後悔拿陳豔當成突破口的做法?但不管她後悔與否,事情已經開始朝著不受控制的方向滑落了,想再收手也晚了。
夏想已經正式介入了陳豔事件。
如果說夏想介入陳豔事件,意味著西省第一輪風波的興起,那麼夏想收留李老漢,並從李老漢的遭遇入手,徹查了一起冤案錯案,則是西省第二輪浪潮的源頭。
西省在夏想上任之後的兩波浪潮的衝擊之下,將面臨著一次巨大的動盪。
……
回到京城,閒雜小事,由唐天雲去安排,付先先也回了付家,和付先鋒通報夏想的意見去了。而夏想則悄然來到吳家,和吳才洋見了一面,簡單一說晉陽之行的經歷。
是的,夏想此去晉陽之前,已經徵求了吳才洋的同意,他不是莽撞之人,事先和中組部部長打個招呼,萬一出現不可收拾的局面,也好由吳才洋出面以中組部的名義兜底。
吳才洋對夏想的晉陽之行,不置可否,不是不想點評,而是他現在對夏想百分之百信任,認為夏想的做法雖然不符合常規,但對夏想不能以常規論之,也就由夏想去,相信現在的夏想,已經成熟了許多。
第二天,在中組部的陪同下,夏想正式走馬上任,擔任了西省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代省長。當夏想的專機落在晉陽機場的時候,雷治學率領西省四套班子全體成員,到機場迎接夏想和中組部陪同人員。
中組部陪同夏想上任的是一名副部長,之前有人推測根據夏想和吳才洋的關係,極有可能是吳才洋親臨晉陽,不想吳才洋並未露面,而是由一名副部長出面,雷治學就清楚,對於此次上任,中央領導希望儘量低調。
低調,也是出於保護夏想的需要。
隨後,按照既定程式舉行了相關儀式,當中組部副部長在西省全體幹部大會上鄭重地宣讀了中共中央的決定和頒發了中組部的任命之後,國內最年輕的正部級高官夏想,由此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第2012章 十年藍圖的快車道
夏想的上任,不僅僅預示著西省即將掀開全新的一頁,也表明了國內政治體制改革從夏想一步踏入西省時起,邁出了堅實而創新的第一步。
副部和正部的差別,似乎只差了一級,並不是多麼遙遠的距離,實際上,卻隔了千山萬水如果說副部是在正部的陰影之下,一直躲在幕後,在為上級領導服務,那麼到了正部正職,哪怕只是副班長的省長,也相當於正式由幕後走到臺前,擔任了一省的最高行政長官,擁有了獨立自主的決定大權。
如果說以前的夏想雖然做出了不少實事,也奠定了身為後備力量的基礎,在高層之中贏得了認可,但實際上他在國內的知名度還很低,更是沒有引起國外勢力的注意,那麼從他擔任省長時起,就等同於正式邁上了屬於自己的歷史舞臺。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有人非要編寫夏想的編年史的話,夏想擔任省長的當年,是為夏想時代的元年。
從執政一省開始,夏想的仕途之路,從此邁上了十年藍圖的快車道。
夏想的上任,國內的新聞報道,都是通稿,寥寥幾個字,就是簡單一提夏想正式上任,沒有任何點評,沒有任何感情色彩。
但國外媒體的報道就不同了,又是一次鋪天蓋地的評論。
之前只是傳出風聲,並未確定,現在夏想的正式上任,等於是板上釘釘的既成事實,境外媒體開始了新一輪的夏想熱潮。
之所以再掀夏想熱潮,並不是境外媒體實在沒事兒可幹,而是上次傳聞夏想即將擔任省長的訊息傳出之後,雖然掀起了一番熱炒的浪潮,但部分敵對勢力的媒體或許出於敵視,或許基於自身的政治需要,甚至推測夏想的上任不會十分順利。
米國的一家一向反華的報紙當時就聲稱,中共提拔一名36歲的正部級省長,是譁眾取寵還是政治體制改革的訊號?恐怕還是故作姿態而已,推出一名在以前幾乎不可想象的年輕的省長,應該是作秀的成分大於實際意義,就是說,夏想不過是幌子,是表明中共就推進政治改革而推出的一枚試水的棋子,是應付國內要求改革呼聲壓力的一種政治手段。
甚至連東瀛小國的反華媒體也人云亦云地推測,也許夏想的任命最終會落空,然後轉任團中央第一書記,而由團中央第一書記擔任西省省長。
不得不說,一些始終對中國有偏見戴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事務的反華媒體,總是抱著極盡猜測之能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