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惡意地推測,在夏想提拔的背後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政治較量,有著什麼樣的政治目的。
夏想的正式上任,等於是對不少胡亂猜測的反華媒體,當頭一棒。
而夏想的任命大會召開之後,境外媒體除了驚呼歷史性的一刻終成事實之外,再次就夏想的履歷和未來,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爭論。
對,是爭論而不是討論。
爭論聲音最激烈並且讓夏想的出鏡率一度超過了本國總統和首相的國家,西有歐美,東有日韓。
尤以米國的部分反華媒體為甚,在仔細研究了夏想的從政之路之後,不少資深的政治評論家不無悲哀地對夏想下了一個共同的結論——作為建國以來經歷最豐富、手腕最強硬、又最神秘的第七代接替人,夏想必定是一個民族主義者。
國際上的共識是,30年後,中國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綜合實力未必能超過美國。但夏想的橫空出世——對於國內高層來說,夏想是精心培養的後備力量,對於國外不少勢力來說,夏想未擔任省長之前,並未入他們的眼,所以夏想的出現就如橫空出世一樣——必定可讓中國前進的步伐,提前整整十年。
而且,縱觀夏想以往的經歷,以及在歷任之上處理各種事件之時的強硬手腕,可以預料的是,在夏想登頂之後,外交政策必然會比現在強勢無數倍。到時再借助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歷史上最強盛的中國,將在二十年後來臨。
米國不少政論專家甚至呼籲米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施壓,要求中國政府不要提拔有極端民族主義色彩的人物上臺,為了世界人民對米國的臣服和米國人民繼續魚肉世界人民的美好未來,為了讓中國永遠聽米國的話,堅決反對夏想成為接替人。
更有米國總統的智囊向米國總統建議,從現在就就應該制定一系列的圍堵夏想上任的計劃,充分利用中國各大部委、各大院校遍佈美奸的有利優勢,在中國國內發動一場倒夏的戰爭,務必讓夏想的仕途之路中止在起跑線上,否則,米國終究會受夏想之害。
與米國專家憂心忡忡相比的是,東瀛小國的媒體爭論的主要是夏想的外交立場是偏左還是偏右,或者說,是親日還是民族主義者。
透過對夏想的生活習慣、行事手法以及種種關於夏想的傳聞,甚至在研究了夏想的食物偏好、性格缺陷,等等一系列細節之後,雖然針對夏想的研究的落腳點不盡相同,但最終東瀛小國的專家得出的結論和米國反華專家的結論大同小異,就是夏想如果按步就班最終成為接替人,將會對東瀛採取強硬並且寸步不讓的立場。
東瀛的歷史專家和軍事專家同時驚呼——早在許多年前就有東瀛的有志之士聲稱,什麼時候中國出現一名60歲以前登頂的人物,就是中國真正的強盛之時——夏想的省長之路,將是中國走向強盛之路的正式開始。
……國內一個一直名聲不顯的內陸省份,一名年輕省長的上任,牽動了無數大國的神經。由西省扇動的小小的翅膀,驚動世界各地風起雲湧,除了無數媒體爭相報道並且解讀夏想任命背後的重大政治意義之外,更有甚者,米國、東瀛以及南海小國,第一時間暗中召開了緊急會議進行磋商,研究今後如何統一認識應對夏想的崛起。
夏想以一介布衣之身,終於一舉而名動天下,當欣慰矣。
……
不過,此時的夏想對國外對他鋪天蓋地的報道以及過於熱衷的推測,甚至將他的仕途上升到了國家安全的程度,雖然略有耳聞,卻並不放在心上。國外媒體慣用的伎倆就是兩種,一是棒殺,不停地恐嚇或是威脅,讓對方亂了方寸。二是捧殺,無限拔高和吹捧,讓對方飄飄然,然後失策。
夏想是年輕,但卻不是幼童,對於國外媒體最善於的捕風捉影的報道,一笑置之。
他還有許多正事要忙,初上任,交接工作、熟悉環境、認識同僚,等等,幾乎忙得不可開交,好在他有唐天雲相助,可以為他處理許多瑣碎的小事,讓他可以騰出手來處理更迫切的事務。
帶秘書上任果然不錯,但也是要到一定級別才能享受的特權。
三天後,夏想總算忙完了前期的交接等一系列的工作,也完成了正式上任西省之後的第一次工作部署。
陳豔事件、李老漢事件,也在有條不紊地步步推進之中,相信可以給一些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實際上,自夏想正式上任之後,西省的局勢波瀾不驚,並沒有引起太多的動靜,似乎省委班子一幫人都接受了夏想作為國內最年輕省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