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3 / 4)

目相看。從這幅畫開始,兩人越談越投機,彼此直引以為知已。臨走前,侯方域索要了筆,在自己的家傳絹扇上作詩一首,送給李香君作為相見的禮物,詩云:綽約小天仙,生來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瑤池一枝蓮。

桃花扇主人——侯方域(4)

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臨行嬌無語,阿母在旁邊。

一種欣賞傾慕的情懷已在詩中表露出來,一個是風流倜儻的翩翩少年,一個是嬌柔多情、蕙質蘭心的青樓玉女,接連幾次交往之後,便雙雙墜入了愛河之中,纏綿難分。不久二人就共訂婚約了,可是侯方域手頭拮据,拿不出聘金。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後,阮大鋮透過楊龍友暗送妝奩給侯方域,說是楊自己的賀禮,侯方域千恩萬謝,不久在李香君的住處媚香樓二人就結親了。

阮大鋮為了掩飾自己的汙名,於是試圖拉攏侯方域,結交復社。沒有想到香君識破阮大鋮的圈套,堅決退還妝奩,阮大鋮懷恨在心,在南明王朝建立後,誣告侯方域暗中勾結左良玉背叛朝廷,迫使他必須逃離南京。

媚香樓中昏暗的燭光映照著兩個難捨難分的人兒,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侯方域幾次想挪動腳步可都又停下來,懷裡緊緊抱著李香君,眼中滿是悽切。他嘆了一口氣,說:“人生難得一知己,天下傷心是別離,為何我們不能不分離!”李香君強忍著奪眶而出的淚水,安慰情郎道:“有別離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悅,好男兒志在四方,豈可在媚香樓中消磨了豪情壯志。況且人生離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結同心,雖然遠隔幹山萬水,照樣可以魂來夢往!”李香君的一番話給了侯方域一份堅毅、一份力量,他終於揮淚離開了南京城,渡江北上,投奔到督師揚州的史可法麾下。

這時僉都御史田仰來到了南京,他久聞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豔名,此行想順便把她收為侍妾。這一下可讓阮大鋮逮住了機會,他早就想報復侯方域和李香君了,可惜侯方域聞風遠走,害得他無從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給田仰為妾,一方面討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拆散了他們那對鴛鴦,聊洩心中積憤,豈不是一箭雙鵰!第二天,阮大鋮派人攜帶重金前往媚香樓行聘,李香君毫無商量餘地地一口拒絕。在惡人的強逼之下,香君以頭撞柱堅決表示拒絕。頓時,只見她頭破血流,暈倒在地,香君的堅貞剛烈嚇走了這些惡徒。

楊龍友拾起那把帶血的絹扇,端視良久,深為李香君的貞烈品性感慨,一個奇妙的構思在他腦海中形成。就著扇面上的血跡稍作點染,血跡便成了一朵朵鮮豔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襯枝葉,一副灼灼動人的桃花圖便完成了。楊龍友對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題下三個小字——桃花扇。

馬、阮倒行逆施,朝政腐敗不堪。弘光皇帝完全是昏庸無能之人,國難當頭,不思治軍理國,反而日夜沉醉在聲色享樂之中。他嫌宮中歌姬所唱的歌內容單調乏味,阮大鋮便大獻殷勤,跑到秦淮河畔的歌樓妓院裡挑選出色的歌妓,送入宮中給弘光帝取樂。等李香君傷愈後,阮大鋮立即打著皇上聖諭的幌子,將她徵入宮中充當歌姬。這一招李香君著實無法抵擋,她一個青樓女子,哪裡敢違抗聖上呢!宮門一入深似海,何時能再見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她好想託魚雁捎封信給遠方的情郎,讓他回來見上自己一面,可此時戰事正緊,交通全部斷絕,書信根本無法送去。帶著無限的眷念和遺憾,李香君進了皇宮,隨身貼緊那把用鮮血畫成的桃花扇。

清兵南下,他們又把河防前線的三鎮兵馬調走,史可法獨木難支,清兵長驅直入,南明滅亡。南京城破之時,李香君隨著一些宮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籠”。當她回到媚香樓時,那裡已是一片灰燼,她只有流浪了。幾經波折之後,侯、李終於又得重逢。香君誓死不從、血濺定情詩扇的事情令方域感動得淚流滿面。但國已破,何以為家?他們終於撕破了桃花扇,分別出家。

愛情的失落;理想的破滅;香君找不到寄託;只能遁入空門。李侯愛情的毀滅;是美的東西因時代緣故而毀滅;它是時代的悲劇。

(彭 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隨園主人”——袁枚(1)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又號隨園老人,錢塘(在今浙江)人。袁枚英才早發,十二歲入縣學,二十四歲中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大學士史貽直見他所寫策論後,稱讚他是“賈誼再世”。他才華出眾,心胸坦蕩,風流倜儻,嗜談善思,直言好論,為人正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