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疾風知勁草 作者:童舟

道:順運河北上可達徐州進而津京;南下可達揚州、蘇南之蘇杭二州乃至上海。外國人在宿遷開設的工廠,官府不能也不敢隨便干涉,工廠內有私人武裝,把守極嚴,當時中國人未經允許決不許隨便入內。廠區就猶如國中之國。外國人或騎馬或坐轎或乘馬車,都把頭仰得高高的,看都不看中國人一眼,當地人稱這些黃頭髮的妖怪一樣的人為黃毛子,老遠見到這些黃毛子來了,都紛紛躲避,唯恐不注意,被黃毛子抽上一鞭子。

電話 052788891138

話說這千里赤旱大地上

話說這千里赤旱大地上,能吃的都被老百姓吃光了,不能吃的鼠蛇甚至泥土都吃了,餓死的人到處都是,百姓已經無生路可走了。在宿遷城北的井兒頭,一場*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在蘇北大地上發生的這場歷史上少見的大災荒以來,德國人開的這家麵粉廠雖然像往常一樣每天生產,產出的麵粉運到運河碼頭裝船運走,但他們也似乎感到了什麼?護送麵粉的武裝增加了。每天運貨,那些帶槍押運的傢伙個個荷槍實彈如臨大敵。

井頭街北的茶壺窯西頭殘堤上住著一戶吳姓人家,主人吳蒙明約有五十來歲,滿臉絡腮鬍子,個子頂高。其妻乃典型莊戶人家出身,家中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都成半大小夥子了,唯獨老三則一歲多一點,剛剛會走路,只學會喊爸媽等語。主人吳蒙明本不是當地人,從口音上看是從北方過來的,不過在此地已經住上有些年頭了。有人記得他們一家人來時的情景,來時老二還沒有出生,一家三口一輛獨輪木車,吱吱呀呀,從北方官道而來,到了井兒頭地界,一家人見該地有山有水,當地人又厚道,遂在此定居。吳蒙明在茶壺窯幫人打短工,製作各種陶壺,陶碗,又租借當地吳姓人家二畝土地耕種。後來吳蒙明不知從哪裡湊來一些銀兩,乾脆把吳姓人家的那二畝地給買了過來,一家人就此安頓下來了。

有人說,吳蒙明姓吳,而茶壺窯當地吳姓又是一大姓,怎麼這麼巧啊?諸位不知,這吳蒙明本姓曹,乃非姓吳,真名乃叫曹蒙明。當年八國聯軍侵略北京,北方義和團要滅洋扶清。直隸、山東大地遍燃起義和團烽火。這曹蒙明乃當地義和團一小首領也,早年的義和團乃是保家安民、反清復明的民間秘密組織,這些義和團民平時種地,閒時練武,這曹蒙明就是那時練就一身武藝。據說武藝練成時,氣運到一定火候,身體可以刀槍不入,鬼頭刀砍到肚子上也就是一道白痕而已。庚子年間,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八國組成聯軍,以義和團殺洋人為由率軍攻打津京,這曹蒙明跟隨本莊本姓曹福明(義和團有名大首領之一)率領團隊攻打洋人。義和團設壇口吞符咒,高喊:刀槍不入,殺盡洋人的口號,勇猛衝殺。可是洋人的子彈、炮彈太厲害,義和團人馬是前面的死了,後面的踏著兄弟們死屍朝上衝。一仗打下來不論洋人是否被擊退,可廣大義和團弟兄也就所剩無幾了。仗打了幾天不知什麼原因,原來和他們一道攻打洋人的清軍突然反目為仇,幫洋人打起義和團來了,清軍殺起義和團來比洋人更殘忍。曹蒙明命大,伏在死人堆中裝死才活了下來,家鄉是呆不下去了,曹蒙明在戰場上揀了些銀元作盤纏,帶著妻兒逃到了蘇北井兒頭,隱姓埋名生活了下來。

定居在井兒頭的曹蒙明遂改名吳蒙明,用餘下的一些錢買了吳家二畝薄田,由於自己跟隨窯家打了一段時間短工,學了些製陶盆、陶罐的手藝,自己又盤了一所小窯,當起了小老闆,小日子過得也還說得過去。每每閒了下來,吳蒙明便會操起當年義和團耍弄的那把鬼頭刀,呼呼練將起來,這也引起周圍鄰居們的注意和好奇,於是有人就跟著練了,很快吳蒙明就聚起了十好幾個青年跟隨他練武。吳蒙明就把這些徒弟們組織起來,農忙時農忙,農閒時練武。

在他這十幾個徒弟當中,學練得最好的有兩位,一位姓仇叫仇發家,乃井頭北仇家圩人,此人家境比較寬裕,是仇家的獨苗,因為仇發家小時多病,身體瘦弱,為此家中常常發愁。一日從離井兒頭北五十多里地的司吾山中下來一位化緣老僧,來到仇家門口,仇發家父親施給老僧一些銅錢,仇發家父親便詢問老僧:“大師傅,請給小兒看看,這孩子將來怎樣?”老僧抬眼看了看抱在母親懷中的仇發家,又把他從其母手中接過抱在懷中,用手摸摸小孩的胳脯和細腿,把小孩復遞給了發家母親,方雙手合十,口唸“南無阿彌陀佛。”特向仇發家父親說道:“施主要我說實話還是假話?不怕得罪你倆,我實話告之,看此孩細眉,瘦骨,印堂凹深;實非達官貴人之相,不如舍與廟中,在廟上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