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史上的流派更替也是如此。
在遭官方禁燬這一點上,他們的命運也是相同的。明末清初又有大師攻擊王學亡國敗教,又興起新的“學術”來完成新一輪的推陳出新的工作。
一代有一代之學,江山代有才人出。批判並不是超越前人的唯一方法,整合消化才是成本最低的超越之道!
我看理學和心學都堅持了儒學的根本精神,都將信仰置於首位,置於知識學之上。這就是堅信透過個人修養能夠成為聖人,過上可以值得一過的生活;相信人性中的“超我”能夠戰勝“本我”。他們的不同是同中之異,理學講究讀書明理,心學講究明心見性,然而朱子也說“讀書只是第二義的事”,關鍵還是切己體驗聖學的道理,“向自家身上討道理”。無論是叫做“仁”還是“良知”,都是人自身擁有的價值自覺能力,每個人都可以透過正心、誠意等修養功夫得到它。運用這種能力就是個大寫的人,不運用這種能力就是普通動物。心學家認為他們的方法能夠更對頭的找到這種能力,在運用這種能力本身發揮這種能力。而不是外在的討求。
9.無我之勇 自得之學
調停朱陸之辨,舉陸“改”朱,是為自己張本的重要舉措。陽明現在感覺良好,他已經“通”了,不僅是學術貫通了,更重要的是他心體通泰,如金子出爐,過去是動心忍性的鍛鍊期,他本人也是左右突圍,想既成真金又早點出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