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認為養生應該遵循“三因制宜”原則,即: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在養生時,全面衡量衡量和考慮不同季節、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個體等因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以制定出合適的養生方式。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
前兩天我的妹妹給我打電話,說她的同學很喜歡我,希望我能幫她制定一個養生的計劃。對此,我只能說,不是我不願意幫忙,而是養生並沒有一種單純的方子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沒有見到本人,沒有經過詳細的詢問和了解,任何負責任的養生專家都不會給出這個養生計劃的。
中醫認為,養生受很多因素的制約,比如時令氣候、地理環境、體質強弱、年齡大小等等,具體來說就是需要考慮“三因”: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這是中醫學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在養生上的體現。
因時制宜,就是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來制定養生的方式。比如春夏秋冬四季不同,養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正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說:“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春、夏兩季,氣溫逐漸增高,陽氣處在升發的狀態,人體腠理疏鬆開洩,這個時候養生應該注意少吃辛溫發散的食物和藥物,以免耗傷陰氣。秋冬兩季,氣溫逐漸降低,陽氣斂藏於內,陰氣盛而陽氣衰,人體腠理致密,此時養生就應該注意少吃寒涼的食物和藥物,以防苦寒傷陽。
因地制宜,就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地域特點來制定合適的養生方式。比如對於氣候寒冷,乾燥少雨的西北高原地區居民來說,他們因為生活在風寒的環境之中,經常吃肉類喝牛、羊等動物的乳汁,所以體內容易產生寒邪、燥邪,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吃辛散滋潤的食物;東南地區,沼澤較多,地勢低窪,炎熱多雨,這裡的居民經常會被溼邪、熱邪所染,生活中應該多吃能夠清熱化溼的食物。
因人制宜,就是根據每個人的年齡、性別、體質、生活習慣等不同特點來制定養生方式。
1.年齡。不同年齡的人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和氣血情況。《溫疫論·老少異治論》說:“凡年高之人,最忌剝削。設投承氣,以一當十;設用參術,十不抵一。蓋老年榮衛枯澀,幾微之元氣易耗而難復也。不比少年氣血生機甚捷,其氣勃然,但得邪氣一除,正氣隨復。所以老年慎瀉,少年慎補,何況誤用也。亦有年高稟厚,年少賦薄者,又當從權,勿以常論”。小兒生機旺盛,但氣血未充,臟腑嬌嫩,不必刻意養生,如沾染疾病,應該少劑量,多觀察,不宜用峻瀉、湧吐以及大溫大補的藥物。青、壯年發育成熟,氣血旺盛,臟腑功能趨於穩定,對各類疾病的抵禦能力也較強,此時的養生應該重在“固”,固陽、固氣、固精,如沾染疾病,則多用攻邪藥。老人生機減退,氣血兩虧,應多吃補氣、補血的食物,如沾染疾病,應多用補益藥物,慎用祛邪峻猛藥。
2.性別。男女性別不同,生理特點不同,養生方式也不盡相同。女性有經、帶、胎、產等情況,養生時應該加以考慮。如在妊娠期,對峻下、破血、滑利、走竄傷胎或有毒藥物,當慎養生調理。當男性患有陽痿、早洩、遺精、滑精等病症時,也應針對不同病因進行調理養生,不可一概而論。
02 體質養生有“三因”。。。
3.體質。《黃帝內經·靈樞·壽夭剛柔》記載:“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這是說體質與先天稟賦有很大關係,體質差異與生俱來,反映在性情、贓腑、形體、寒熱偏性上,所以養生也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
我們常說養生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但這也不代表一萬個人就有一萬種養生之道,那麼究竟應該怎樣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呢?其實很簡單,辨寒熱。人有寒性體質,也有熱性體質,根據體質的寒熱,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體質有強弱與寒熱之偏,對偏於陽盛或陰虛的人,應該慎食辛溫燥熱之物;對於偏於陽虛或陰盛之的人,應該慎食寒涼傷陽之物。那想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一定要去看醫生嗎?其實不然,我們可以透過下面兩種簡單的方式來判斷自己屬於寒性體質還是熱性體質。
方法一:看舌頭。中醫認為,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能敏感地反映出人體寒熱。如果舌頭淡紅而潤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溼適中,不滑不燥,就說明我們體內寒熱均勻;如果舌苔過於白,滑而溼潤,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