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華爾街之死 作者:炒作

本身不能夠增加一個國家日常所需的黃油和大炮,但“金融衍生工具”卻可以幫助黃油與大炮的生產者很好去對沖未來市場需求變化所帶來的經營風險,避免由於對市場需求的誤判而做出錯誤的生產決定,導致供應不足或者生產過剩,進而對整個市場秩序造成嚴重的破壞。但“金融衍生工具”的模擬性往往讓市場把對未來幾十年黃油與麵包供應與需求總量的預測當做既定事實從而產生巨大的財富錯覺,進而誘發市場群體性投機,對整個國家的金融秩序和實體經濟產生致命影響,最終讓整個國家陷入一場巨大的由金融投機引發的經濟災難。

一個對於鏡子過分依賴的人,往往很難在現實與幻像中建立一種嚴格的分辨。一個對於“金融衍生工具”過分依賴的機構,往往很難在實際物質財富與虛擬資產價值之間建立一道清晰的界限。由於對鏡子的過分依賴,“白雪公主”後母的良知不自覺被自己的虛榮與驕傲完全扼殺,最終自食其果慘死在山崖下,由於對“金融衍生工具”的過分依賴,美國的金融機構們不得不在自己吹起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接受被收購或者被清算的命運。

2008年的這場金融海嘯給了華爾街這些一直以來自命不凡的金融機構和金融天才們一個有力的耳光,告訴了他們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謊言即使重複一萬遍也無法變成真理”。但華爾街這些金融機構和金融天才們在不斷重複他們“美國房市和美國股市能夠可持續繁榮”下去這個謊言時,的確在全球各個國家、各個地區誆騙了不少金融機構和普通投資者,讓他們在這場次貸危機中蒙受了巨大的資金損失。

但全球其他國家、其他地區的普通投資者因為對華爾街裡面的操作內幕不太瞭解而上當受騙這還是情有可原的,對於他們來說這次的經歷就算做是花錢買一次大教訓。但是與華爾街交往甚密的美國政府和美聯儲對於日益盛行在華爾街的金融投機之風卻長時間保持著不聞不問的態勢,甚至在某些時候還透過一些帶有極強偏向性的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助長這種投機之風,就實在是說不過去了。

作為LTV Media出版傳播諮詢公司總裁,理查德•位元納有過14年抵押貸款從業經驗,其中有五年擔任凱爾納投資公司總裁的經歷,2008年理查德•。位元納在新書《貪婪、欺詐、和無知——美國次貸危機真相》中,作者從一個業內人士的視角,為我們揭開了美國次貸行業的內幕,描繪了一個行業全景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與故事,反映了交易背後的利益關聯,揭示了造成這次危機的原因和真相。書中,作者對次貸行業的發展歷史做了如下描述:

美國次級貸在正式進入歷史舞臺之前,有三件事情為其形成鋪平了道路:

 1980年的《存款機構解除管制與貨幣控制法案》允許貸款公司收取更高的利率和費用,令次級貸款合法化。

 1982年的《可選擇按揭貸款交易平價法案》允許使用浮動利率抵押貸款(ARMs)和大額尾金負貸款。

 1986年的《稅收改革法案》禁止下調消費者貸款利率,但是允許下調主要住房的抵押貸款利率,從而刺激了對抵押債務的需求。考慮到利率下調空間,即便抵押貸款成本高,那也好過消費者貸款。

但次級貸真正大範圍進入市場還是開始於1993年底華爾街投資機構將這些抵押貸款證券化的嘗試。華爾街的投資機構透過以借款人支付的本息為投資擔保的形式把很多抵押貸款打包成金融產品,把它們叫做抵押貸款支援證券(MBSs)。華爾街的投資機構也透過這個把抵押貸款打包證券化的過程將這些無法輕易變現的非流動性資產變成了流動性資產,並且透過二級市場很快培養起了投資者購買這些高收益證券的需求。

到了2000年,次級貸款行業已經形成了矩陣式操作,這意味著貸款公司要把借款人的信用報告(信用評分,破產紀錄,贖回取消等等)分別裝進表格裡,以決定他們的信用評級。信用評級越高,首付款就越少,利率也越低。當一個借款人因為信用評級太低而沒有足夠錢支付首付款的時候,他該怎麼辦?假定他又沒有一個富有的叔叔能施以援手,可選的方案就很明顯了:放棄貸款、欺詐以及另闢蹊徑。

如果說次級貸款業務有什麼藝術性可言的話,那就是“無中生有”。當在RFC作為貸款投資方從事貸款業務的時候,我們的重點是購買那些申請資料符合貸款指引的閉合貸款。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