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增強,能夠聽到過去從來聽不到的聲音。
這個聰明的“挖耳者”得到了這個完美的實驗結果之後馬上喜出望外,立刻找到了當地最有錢的名媛,向她兜售了自己的想法。這個名媛最初對這種設想不感冒,但禁不住這個聰明的“挖耳者”百般蠱惑,再加上自己的小情人因為收了“挖耳者”的賄賂,一個勁在背後扇風點火。於是,挖掉了自己的耳朵,安上了這個“黃金耳”。
剛開始的時候,名媛的確感覺很舒服。因為,安上這雙“黃金耳”之後,由於黃金在導熱和導聲方面的良好屬性,名媛對外部的冷熱和靜噪變得尤其敏感起來。名媛經常能夠從外界聽到一些從前聽不到的故事和音樂,名媛開始在自己的交際圈誇誇其談得講述自己不知道從哪裡聽來的許多緋聞趣事,並因此而在自己的交際圈內得到了相當大的尊崇。再加上“黃金耳”本身的裝飾效果,名媛很快就在自己的交際圈內成為紅的不能再紅的超級明星。
名媛的成功帶動了自己紅粉知己的仿效,從此以後把肉耳挖掉,裝上“黃金耳”成為了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並且這個風俗不僅僅在富裕家庭中擴散了開來,而且由於這個聰明的“挖耳者”想到了利用一些衍生工具讓一些窮人透過合夥打包的方式來安裝“黃金耳”。很快這個“挖耳者”成為了當地最有智慧者和最有財富者的代表。
但好景不長的是,名媛很快發現由於“黃金耳”的出現,自己越來越難於在晚上睡一個安穩覺了。因為聽覺太靈感的緣故,名媛經常會半夜三更被莫名其妙的聲音驚醒,而且自從安上“黃金耳”之後,名媛也越來越容易察覺到自己的老公和情人在旁人背後是如何詆譭自己愚蠢,又是如何恬不知恥得揹著自己在外面鬼混。
名媛禁不住這種痛苦,找到了這個聰明的“挖耳者”,而這之前已經有好幾百人向後者反應這種情況了。聰明的“挖耳者”害怕自己很快會因為身敗名裂,立刻承諾名媛說,只要名媛能夠找到更多的人來安裝“黃金耳”自己也給名媛足夠比例的黃金作為提成。
名媛接受了這種利誘,開始成為了“挖耳者”的利益同盟者。於是,一場發端於“挖耳街”的怪誕風俗開始向全世界蔓延。直到有一天,全世界的人發現有肉耳和有黃金的人越來越少,“挖耳者”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分化,於是一場全世界的恐慌迅速蔓延。所有人開始都為自己失去了耳朵而痛苦,更為自己竟然會相信這樣一個連傻瓜都可以識破的謊言而感到震驚。並且,由於許多人在誘迫自己周圍人加入“挖耳族”時所使用的卑劣與狡詐感到一種令人髮指般的後怕。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整蠱專家”遊戲又開始上演了。
而這就是對這場百年難遇的金融海嘯的另外一個更直白的比喻。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從金融海嘯看華爾街如何慫恿華盛頓不穿衣服
事實上,這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從一開始就註定要成為一場“龐式騙局”。
在這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中美國五大投行所使用的欺詐手段和20世紀20年代的那位義大利裔投機商查爾斯&;#8226;龐茲所設計的金融騙局在本質上沒有半點分別,都是透過向客戶承諾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收益來實現大規模的資金聚集,然後順理成章把客戶的財富轉變為自己的財富來謀求私利。
如果一定要分辨由美國投行所主導的這次次貸金融欺詐和上世紀初由查爾斯&;#8226;龐茲所策劃的那場“龐氏欺詐”到底有哪些差別,那就是前者用到了更多更復雜的金融模型,吸引了更多的金融機構的參與,對全球經濟造成了更嚴重的破壞。
稍微具備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金融衍生工具”本身不能夠創造實際的物質財富。在金融領域,“金融衍生工具”很多時候承擔的只是一種鏡子的角色。
有過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鏡子本身不能夠增加我們日常所需的麵包和鋤頭,但鏡子卻可以幫助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我們日常所需的麵包和鋤頭,讓我們在挑選麵包和鋤頭的時候更不容易被賣麵包和賣鋤頭的人欺騙。這是我們在購買鏡子時的初衷,但這種初衷往往在某些居心叵測的投機者的誤導下變成了一種不自覺的欺騙與自我欺騙。因為,鏡子能夠讓我們同時看到兩個麵包和兩把鋤頭,讓我們產生了一種財富倍增的錯覺,而在這種錯覺的驅使下,人們很容易就開始放棄了對真實物質的生產,轉而透過購買更多的鏡子來追求更多“虛擬財富”的創造。
熟悉經濟和金融運作規律的人也都知道,“金融衍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