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1 / 4)

方的一些部門,還有美國其他情報機構的代表參與這一過程。

按照美國的戰略常規,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是美國國家安全域性進行電子監聽的一個目標。大使館往來的電話和電報是美國“國家情報手段”的首要目標之一。我在南斯拉夫任職期間,同美國駐南聯盟使館保持交往。美國駐南聯盟臨時代辦曾來我館參加國慶招待會,美國使館武官也曾來過我館拜會任武官。因此,美國情報機構的總部關於沒有注意到中國大使館1995年遷址的說法是十分荒謬的。

第三,如果建議目標透過了上面那道核實,該專案會提交到北約布魯塞爾總部,再透過一次複查程式。在北約總部的聯合情報和聯合行動部,對所建議的目標進行證實的美國情報人員用北約其他國家提供的情報再次核實。在目標批准之前,北約情報人員還要進行地面核實。在中國大使館被炸事件中,可能讓貝爾格萊德的地面情報人員在炸前親眼見一見這個目標,以證實確定這一目標在各方面是準確無

炸館事件解析之一(3)

誤的。

第四,如果像有關人員所說,將中國大使館定為目標時,沒有核實情報,那就完全是北約指揮部的重要人物故意破壞。根據北約的內部規定,除非布魯塞爾得到目擊證人的證據,確認有關目標的情報是正確的,否則這些人不能授權轟炸。

第五,在這次空襲南聯盟的戰爭中,“戰爭之星”一共執行了150次戰鬥任務。其中149次任務中,戰鬥人員並不知道襲擊的目標是什麼,只是拿到目標的經、緯度,也就是該目標的座標資料,飛行員就按照手中掌握的這些資料來投放炸彈。但是,5月7日晚上的轟炸目標卻顯得有些特別,除了座標資料之外,在旁邊,還有一行文字:“南聯盟軍需供應部。”這是一個“奇怪的巧合”,還是“欲蓋彌彰”呢?

第六,美國國家地圖局不願充當替罪羊。該地圖局5月16日發表一份正式新聞稿,強調“使用我們的產品的人員,不管是國務院、情報分析家,還是陸軍、陸戰隊、海軍或空軍,都可以信賴國家地圖局全力以赴的及時性、準確性……”宣告說,“國家地圖局的使用者對我們有巨大信心。”宣告還進一步強調,“最近有關國家地圖局地圖準確度的新聞報道,是不正確的,是片面的。”國家地圖局發言人珍妮·拉弗利向《亞洲週刊》證實:“我們的地圖正確地標示了中國大使館及南聯盟軍需局的位置。”她說,“問題一定出在其他資料上,因為瞄準轟炸目標不只靠地圖。”由此可見,美國國家地圖局的鄭重宣告有力地駁斥了“地圖示錯”之說。

第七,就在誤炸之說甚囂塵上之時,5月18日,南聯盟建築師向記者展示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所在位置的圖示。它說明使館與兩度遭空襲的塞爾維亞社會黨總部大樓的直線距離為兩公里以上,使館距南聯盟政府大樓也有一公里。他說:“中國駐南聯盟使館是建築在一片空地上,館舍所在地原本是一片荒地,那裡沒有任何建築,更談不上什麼軍事設施。”炸館之後,到此地參觀的我國內以及外國代表團看完使館所在地及周圍環境之後,都認為美國和北約的說法無法置信。美國國防部的一位高階官員也表示,中情局所說的由於“過期地圖”造成的轟炸很難站得住腳,因為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早在四年前就搬到了現在的新地址。

第八,美國和北約口口聲聲說要轟炸的是“南聯盟軍需供應部”,實際上它的名稱是“南聯盟物資供應局”。炸館之後,我曾專門驅車去看過這個地方。該局距使館直徑距離約公里,要繞過好幾個街區,位於一個居民區的一角,是一個不大的灰色二層建築。無論是周圍環境,還是建築規模及建築特色,同使館毫無相似之處。把使館同物資供應局混淆造成誤炸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轟炸中國使館約兩週之後,北約用一枚炸彈轟炸了這個所謂的“南聯盟軍需供應部”大樓。令人十分費解的是,為何轟炸南聯盟內務部、聯盟國防部、南軍總參謀部等十分重要的專案由北約總部策劃和執行,而一個小小的“南聯盟物資供應局”卻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親自策劃,並從美國本土派遣重型轟炸機遠涉重洋去實施轟炸呢?

基於上述種種,美國和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究竟是否是根據“標錯的地圖”、“過時的航拍照片”而實施的誤炸,還是由讀者自己去下結論吧!

炸館事件解析之二(1)

美國和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後,各種流言蜚語不脛而走,各種背景的媒體蜚短流長。不難看出,有的媒體是為美國和北約的全球戰略服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