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快速傳遞,及時轉移和隱蔽的辦法,儲存了不少雷達設施。南軍與北約巧妙周旋,儲存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對不起,我們不知道它是隱形的(2)
在南軍抗擊北約空襲的戰鬥中,可圈可點的戰績要算是擊落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了。據南軍方宣佈,3月27日晚,南軍擊落一架美國F…117A隱形飛機,該機在貝爾格萊德西北40公里處墜毀。當時南軍方報道飛行員被俘。南軍總參謀長奧依坦尼奇舉行記者會,宣佈了這一訊息,並且說,請不要問是如何擊落的,這是軍事秘密。記者也就無可奈何了。
當時在使團中流傳一種說法,稱F…117A隱形飛機一般雷達是發現不了的。南軍用幾乎廢棄的陳舊雷達發現了該飛機的蹤跡,將其鎖定後,用薩姆型導彈將其擊中。
F…117A夜鷹戰鬥機是美國推出的新型戰鬥機,它主要採用三種隱身技術,即隱身外形技術、吸被隱身技術和電子對抗技術。按常理來講,一般雷達無法捕捉到它的蹤跡。軍事分析家認為,南軍採用的是一種名為“塔馬拉”的捷克雷達。這種雷達也沒有追蹤隱形戰鬥機的能力,但它經過的路線會在“塔馬拉”的熒光屏上顯示“孔洞”,這就暴露了飛機的方位。據我駐南斯拉夫記者韓顯陽稱,南軍情報部門從某些渠道已經掌握了F…117A夜鷹戰鬥機飛行規律和執行轟炸的目標,所以設下埋伏,一舉發射了30枚導彈,其中一枚擊中目標。
駕駛這架隱形飛機的是美國空軍德韋利上尉。當他飛臨貝爾格萊德北部上空,準備向預定目標發射導彈時,警示燈顯示,他已被敵方雷達鎖定。隨即他採取關閉通訊系統、降低速度等措施,但為時已晚。一聲巨響,飛機墜毀。德韋利跳傘後,立即發出求救訊號。美軍方面從波黑基地迅速派出數架“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前往營救。與此同時,南斯拉夫方面也立即派出“紅色貝雷帽”精銳部隊迅速趕往墜機現場,雙方爭分奪秒,都想搶在對方之前找到飛行員及飛機殘骸。南斯拉夫媒體報道說美國飛行員已被俘獲。事實上,還是美國營救人員佔了先機,比南軍的“紅色貝雷帽”僅快了幾分鐘,使跳傘飛行員獲救。
擊落F…117A隱形飛機,鼓舞了南軍民計程車氣。在3月28日晚的燭光音樂會上,人們可以說歡欣鼓舞。一位演講者上臺演說:“對不起,美國佬,我們擊落了你們的F…117A飛機,我們不知道它是隱形的。”
戰地夜鶯的歌聲(1)
美國和北約的轟炸愈演愈烈,不斷升級。從4月1日起,轟炸進入第四階段,除繼續轟炸軍事目標,消滅南軍有生力量外,開始轟炸南聯盟政府機構和重要的民用設施。北約宣稱,這一階段轟炸的目的在於徹底摧毀南聯盟的“戰爭機器”。
這一階段轟炸的特點是:轟炸的波次增加,強度和密度加大,幾乎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轟炸;對南聯盟和塞爾維亞的政府機構和行政部門進行轟炸;開始對民用設施進行破壞性打擊,如炸燬橋樑,供電裝置,供水裝置;加強了對首都貝爾格萊德的襲擊,貝市開始斷水斷電,夜晚,城市陷入一片黑暗……
4月1日,北部城市諾維薩德東南方向30公里處交通幹線上的一座公路橋被炸燬,這是連線南聯盟和匈牙利的一座重要的公路幹線。接著,該市附近一座橫跨多瑙河的大橋被炸斷,致使多瑙河通往黑海的航運阻斷。當時,恰恰在多瑙河上航行的船隊被堵塞在兩個被毀橋樑中間,可以說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進退不能,叫苦連天。4月3日,北約首次對貝爾格萊德市中心進行轟炸,炸燬南聯盟和塞爾維亞內務部大樓、特種警察部隊總部大樓,市中心的婦產醫院、醫療中心也不同程度遭到破壞。在北約轟炸的日日夜夜,我懂了什麼是直接轟炸,什麼是間接轟炸。不同型別的炸彈,其殺傷力和破壞範圍也有所不同。首先,轟炸要選準“目標點”,如建築物的大梁,關鍵的柱子和牆壁,能使整座建築向內倒塌。北約規劃人員可以計算出被炸飛的玻璃能飛多遠,還能測出飛出的玻璃是否會擦傷面板,還是鑽進面板裡去。如果改變彈頭或衝擊的角度,能夠確定炸飛一堵牆還是三堵牆。有的單位不便直接轟炸,於是可採取“間接轟炸”。南聯盟外交部就是因“間接轟炸”受到嚴重損毀,不但所有玻璃破碎,牆壁、天花板也受破壞。南聯盟外交部長約萬諾維奇的辦公室也飛進不少殘磚斷瓦,幸好他沒在辦公室。這使南聯盟外交部無法正常工作,其官員召見使節也沒有地方,有的官員不得不到使館去進行交涉或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