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既降的命運了。
經過三年多的征戰,朱棣取得了勝利。將入南京金川門時,編修楊榮攔馬問道:“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朱棣恍然大悟,遂先謁孝陵然後再入城即皇帝位。 從這些事都可以看出朱棣既不相信天命,也不敬祖宗。他的謁陵不過是做個樣子給天下臣民看的。敬天、法祖都不過是駕馭天下的工具而已。因此,清代史學家谷應泰說:“至若司馬之心久暴於路人,齊鸞之謀早形於諮議,乃猶南向讓三,連章勸進者。欺天乎?吾誰欺也!”
然而,朱棣又非宣稱自己是上承天命不可,不如此,則不足以制天下。我們不妨再回過頭來看看朱棣精心炮製的即位詔:
朕荷天地祖宗之靈,戰勝攻克,……諸王大臣謂朕太祖之嫡,順天應人,天位不可以久虛,神器不可以無主,上章勸進。朕拒之再三而不獲,乃俯徇輿情,於六月十七日即皇帝位。
朱棣不一定真的相信天命,但以當時人的認識水平,對於能以一隅之兵在短短三年之內便贏得天下的原因無法說清楚,他們完全有理由懷疑上天眷佑朱棣,朱棣本人也難免產生這樣的幻覺。當然,朱棣更希望天下臣民都相信自己的得位是由於天命,他不能超出歷代以武力、智術奪得天下的君主的思維模式,要借天命來宣傳自己上臺的合理性。
我們還可以舉出一些例子來進一步瞭解朱棣的天人觀。比如朱棣雖然宣傳天人感應,但是他對“祥瑞”等迷信卻是不盡相信的。永樂二年七月庚申,山東臨清縣奏野蠶成繭,且進獻野蠶絲二十六斤。這被人們看做是上天所降之祥瑞,是皇帝有德所致。禮部尚書李至剛請率百官朝賀。朱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