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3 / 4)

小說:永樂大帝-朱棣 作者:九十八度

他將此前朱元璋給燕王的有關備禦邊防的一系列敕令聯絡起來看,認為以朱元璋之精明,必不如此。我想這是有道理的。實錄不過藉此突出朱棣的地位而已。

看來,皇太孫朱允炆嗣皇位是決定了的。但這皇帝之位能否保住,還另有分說。

二、建文帝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辛卯,皇太孫朱允炆根據太祖朱元璋的遺詔即皇帝位。即位詔書寫道:

天降下民,作之君。我皇太祖高皇帝受天明命,統有萬邦,宵衣旰食,弘濟民囏,凡事有益於天下者,無所不用其心。政教休明,規模宏遠。朕以眇躬纂承大統,恭依遺詔,於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夙夜祗懼,思所以克相上帝,以無忝皇祖之大命,永惟寬猛之宜,誕布維新之政。其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大赦天下。於戲!德惟善政,政在養民,當遵先聖之言,期致雍熙之盛。百弼卿士,體朕至懷。

這就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同一天,安葬朱元璋於孝陵。他被諡以高皇帝,廟號稱太祖。守成之主彷彿都是受命於危難的。老皇帝的死像沉重的愁雲,壓在紫禁城上。那些未能醫好朱元璋病的醫官除一個外都被朱允炆殺了。 建文帝下詔行三年喪。群臣請求以日易月。建文帝說:“朕非效古人亮陰不言也。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絰,食則羶粥。郊社宗廟如常儀。” 他讓禮部制定治喪的禮儀。結果決定,京官聞喪的第二天,身著孝服,頭戴烏紗帽,系黑角帶,赴內府聽遺詔。京官一律在本署齋宿,朝晡詣几筵哭。越三日成服,朝晡哭臨,一直到下葬而止。自成服後始二十七天之後服除。命婦要身著孝服去掉首飾從西華門進入宮內哭臨。諸王、世子、王妃、郡主、內使、宮人都要斬衰三年,二十七日服除。同時派行人頒遺詔於天下。在外百官,詔書到日素服、烏紗帽、黑角帶,四拜,聽宣遺詔,然後舉哀再四拜,三日成服,每日設香案哭臨,三日除。另外還要分別遣官到京致祭,祭物由禮部置備。

這時建文帝所倚重的有兩人,一是齊泰,一是黃子澄。

齊泰,溧水人,原名德。在洪武十七年舉應天鄉試第一,第二年成了進士,曾任禮部和兵部的主事。朱元璋以九年無過之臣陪祀,齊德被選中,賜名為泰。洪武二十八年從兵部郎中擢升為左侍郎。朱元璋曾經向他問詢邊將姓名,齊泰歷數無遺。又問各種圖籍,泰則從袖中拿出一本手冊請朱元璋覽閱,手冊所載簡要詳密,朱元璋大為驚奇。朱允炆做皇太孫時,很尊敬齊泰。朱允炆做了皇帝,便讓他與黃子澄同參國政,不久提拔他做了兵部尚書。

黃子澄,名湜,分宜人。洪武十八年癸亥貢入太學,明年京闈鄉試第二,乙丑會試第一,進士及第第三,先任翰林院編修,升為修撰。後兼春坊官,在東宮伴讀。朱允炆即位,提升他做太常寺卿,讓他與齊泰同參軍國重事。

另一名重要的謀臣,便是方孝孺。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寧海人。少年從學於宋濂,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以舉止端莊為朱允炆所重。蜀獻王聘其為世子師。建文帝即位召他為翰林侍講,第二年提拔為侍講學士,凡國家大政,都要向他諮詢。

這些人輔佐朱允炆,頗想有一番作為,企圖對明朝政治有所更張。

朱允炆即位不久,朝廷便連連下詔:下令文臣五品以上及州縣官推薦人才;下令省幷州縣,革黜冗員;下令赦死罪、寬刑獄、蠲逋祖,賑災荒;下令天下軍戶單丁者放為民;下令天下直言,並舉山林才德之士。這年底,又下令賜明年田祖之半,釋放黥軍民囚徒還鄉里。 新政於是次第展開。

朱元璋在遺詔中稱朱允炆“仁明孝友”,並非虛誇。他自幼聰穎好學,秉性純孝,很得朱元璋喜愛。洪武二十三年朱允炆十四歲,他父親皇太子身上長了個大■子,疼痛起來呼天搶地,十分痛苦。他侍候在身邊,含淚撫摩,晝夜不離。朱元璋看到這個情況,感動地說:“有子孫如此,朕復何憂?” 兩年多以後,太子又得了重病,朱允炆侍病曲盡了苦心。不久,太子死了,儘管他十分悲痛,還是事事不逾禮制。居喪期間,允炆搞得形銷骨立。朱元璋很是心疼,安慰他說:“毀不失性,禮也。爾誠純孝,獨不念朕乎?” 這時,他已經五天沒吃沒喝了。聽了朱元璋的話才吃了一點粥。他又提出要為太子服喪三年,太祖也不同意。但在三年內,他笑不露齒,不飲酒吃肉,不舉樂,不御內。有人勸他,他說:“服可例除,情須自致。”這時他的三個弟弟都還年幼。他親自撫育他們。白天一塊吃飯,晚上一同睡覺。朱元璋對此十分滿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