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3 / 4)

小說:永樂大帝-朱棣 作者:九十八度

法,除兩千人願意留在燕軍外,其餘盡數遣散。

這場戰爭真有意思。雖說敵對雙方勢不兩立,你死我活,卻又是叔侄相爭、同室操戈,兩軍之間不是親戚便是同僚,上了戰馬則是仇敵,下戰馬來則可握手言歡。薛祿綁縛李堅來見朱棣。朱棣一見是李駙馬來了,馬上感到這是一個宣傳的機會,他責備李駙馬說:“爾本戚畹,何所怨仇?亦從兇悖?今日之罪,安可逃乎?”駙馬當然不能隨便殺,但可作為人質。遂命將李堅械送北平 ,後來死在路上。一會,顧成也被綁縛來了。顧成是朱元璋部下的老臣,朱元璋渡江時即來歸附,被選做帳前親兵。以後轉戰南北,卓有戰功。這次北征他是左軍都督。朱棣見到顧成不禁大喜,說:“此天以爾援我也!”他親自上前為顧成鬆綁,並拿衣服讓他穿好。就這樣朱棣又得到一員虎將。顧成被送赴北平,輔助世子朱高熾留守。據說朱棣與顧成還有一段對話,朱棣說:“爾我父皇舊人,安得亦為是舉?”顧成泣對:“今日老臣為奸臣逼迫,冒犯大逆,罪無所逃!老臣幸見殿下,如見太祖,倘容老臣不死,當竭犬馬之誠以為報。”朱棣說:“忠義之士,能如是乎?”王崇武先生懷疑朱棣釋成之縛即委信不疑,可能在此之前,兩方已有通結。上述的對話,殊可長思。

這裡剛安排好,朱棣遠遠望見軍中一些人不知為什麼聚到一起嘰嘰喳喳地議論。他問諸將說:“彼何為者?”大家回答說:“降者謀欲叛去。”朱棣說:“吾自訊之。”他讓人將投降的軍士帶到面前。朱棣對他們說:“凡降吾者任其去留,誠以其有父母妻子之思,爾等欲去,當明以告我,給爾資糧,援送出境。逃則為邏騎所獲,必不免爾。我全爾生,爾反求死。”一些降卒聽了這話,都很感動,不少人表示願留下報效,還鄉者也成了朱棣的義務宣傳員。

經此一戰,再除去此前分守雄縣、啵�蕕木�櫻�⒈�木�杏惺�蛑�冢��氖О莧�蛞樸�次榷�в鑾康小V鏈耍��氤羌崾夭懷觥U餛詡洌�飩茉���襖叢���艿窖嗑�淖璧玻�荒苡牘⒕�岷希�壞靡淹嘶埂5�侵扉η昂罅�ト�眨�淺匾恢泵揮洩ハ攏���攔⒈�睦轄�蝗菀錐願丁1愣災罱�擔骸骯コ竅虜擼�嬌跏比眨�畚沂科�!彼旖饢Ф�ァ�

這是燕軍與朝廷北伐主力的第一次接觸。炳文雖然是夙將,但他長於戰而未嘗總大軍,諸將多紈絝子弟,失律僨事,是在意料之中的 。而燕王則再次顯示出他的軍事才能。真定城雖然沒有破,但無疑燕軍取得了勝利。

大將軍李景隆

耿炳文失敗的訊息傳到南京,完全出於建文帝的意外。他說:“老將也,而摧鋒,奈何?”黃子澄說:“勝敗常事,毋足慮。聚天下之兵,得五十萬,四面攻北平,眾寡不敵,必成擒矣。”建文帝問:“孰堪將者?”黃子澄回答:“李景隆可。比用景隆,定破矣。”齊泰聽說黃子澄要推薦李景隆將兵,堅決反對,但黃子澄不聽,終於任命李景隆做了大將軍 。

李景隆是什麼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帶兵北上包圍周王府的那位。他是明開國功臣岐陽王李文忠的長子,小字九江,讀書,通典故。身長,眉目疏秀,顧盼偉然,每朝會,進止雍容甚都,為太祖朱元璋所矚目。洪武十九年,李景隆襲封曹國公。他曾屢次赴湖廣、陝西河南練兵,又曾被派往西番買馬。後來掌左軍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銜。建文帝即位後,他受到信任,因為李文忠是朱元璋姐姐的兒子。那次去河南執周王,是他在建文朝做的第一件大事,不過有人說了一些閒話,說那次李景隆活捉周王,曾向周王蒐羅金寶。王府不願往外拿,便被定有“反罪”,捉了送往雲南 。

八月三十日丁卯,李景隆即將從南京北上,取代老將耿炳文。陰曆八月底的江風頗有涼意。它吹起林立的旌旗,也吹拂著告別的君臣。建文帝賜給李景隆通天犀帶,親自為他摧輪,賜以斧鉞,許他便宜行事。為景隆餞行的餚饌已在江邊擺好。李景隆放眼長江,彷彿這一江秋水就在他胸中盪漾,天下英雄能有幾人得此殊遇!志得意滿之態飛揚於眉宇之間。建文帝展望蔽日的旌旗,那一列列披堅執銳待命出發的勇士,再看這儀表非凡、氣宇軒昂的大將軍,感到他們無異於拱衛帝京的長江天塹。就在這前後,監察御史韓鬱上書再次對削藩提出反對意見。建文帝哪裡聽得進去,他對戰爭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建文帝與李景隆君臣共同舉杯,相期奏凱重逢。

跟隨李景隆北上的有原谷王府長史劉璟和高巍。劉璟與谷王一起奔還京師,向朝廷獻十六策,受到賞識,建文帝命他隨李景隆北伐,贊劃軍事。高巍則願意做一名說客,去勸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