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1 / 4)

水兵笑了一下,“沒說,不過大家都在傳可能要出海一趟。”

慕容鵡戴上軍帽,對孫和京道:“我有任務。你抓緊時間,速去崇明,船票我已經給你搞好了,先去泗礁山。”

孫和京答應一聲,回家找老婆了。

因為徐光啟的緣故,上海是中國數學交流中心。

慕容鵡環顧四周,自少年起,他在徐家灣渡過了十年的求學生涯。

《幾何原本》《測量法義》《測量異同》《勾股義》《定法平方算術》《比例規解》《圓容較義》《同文算指》,這是慕容鵡在求學生涯前半段的主要收穫。

東事緊急。當南京士子們還在縱情秦淮指點江山時,慕容鸚已經鑽研起了《遠西奇器圖說》《實用炮學手冊》《測量全義》和《渾蓋通憲圖說》

在徐光啟去世後,慕容鵡的老師徐驥撐起了家族的場面。上海縉紳,以徐家獨子徐驥為中心。徐驥育有五子四女,互相聯姻。這張網包括孫元化家族、徐驥岳父上海首富顧昌祚家族、前南京通政使許樂善家族等十多個豪紳。

慕容鵡是常州府無錫縣人,從小對舉業就沒什麼興趣,透過徐光啟的幾何原本接觸到數學,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在上海拜徐家為師。

孫和京是孫元化的幼子,孫元化是第一個把數學與軍事結合的明朝官員,他所著的《幾何用法》《泰西算要》,推動了數學的實用化。

慕容鵡與孫和京年紀相仿,自少同窗,友情非比一般。孫和京前不久差點帶老婆去了嘉定,如果不是慕容鵡勸阻,現在恐怕已經命喪李成棟的刀下。

守序駐紮崇明島,讓慕容鵡有機會故地重遊。前段時間,在他的遊說下,徐家旁支三戶鐘錶匠人移民了臺灣。中國此時就兩個地方會造西洋鍾,南京和上海。上海的匠人屬於徐家,這是楊文驄馬士英無力強徵的物件,只能靠熟人勸說。

江南兵興,上海身處大後方,沒有遭遇兵劫。但前線的局勢日漸惡劣,慕容鵡在此期間吸引了很多同窗,上海縉紳們的二代、三代士子移民。

徐光啟、孫元化在推廣科學知識上作出的貢獻,使得上海在明末就是開中國風氣之先的領軍之地,上海士子中的很多人都有比較好的數學基礎。

慕容鵡乘上一艘漕糧船,碼頭周圍盡是攜帶大包小包排隊的上海百姓。

李成棟在嘉定和松江的屠城行為,給上海人民提了醒。現在無須守序去勸服他們,很多人自行轉移到崇明島。上海地區歷來官船保有量就很大,漕船千艘,驛遞船二十餘艘,戰船近八十艘。其中驛遞紅船三百料以上,能出海的就有十餘艘。即便被各路明軍徵用過幾輪,剩下的船依然足夠把上海百姓快速轉運到崇明島。

臨時旗艦黃埔號,守序遞給慕容鵡一份草案。

“振翼,在不耽誤轉移上海百姓的前提下,製作一份航海計劃。我要抽些船去金山。”

慕容鵡是最早進入金城海軍的華人之一,他的數學地理和天文基礎很好。海校只是幫他進一步拓展了相關知識在軍事上的應用。從海校畢業後,在戰艦上渡過了2年,調入海軍軍令部,成為一名參謀軍官。

“提督,去完金山,我們還要回崇明嗎?”

“我回來,你們不用。”

“我馬上去做計劃。”

金山衛在崇明南面,慕容鵡這麼問的意思是需不需要挑選戧風效能更好的海船。守序說這波船隊不用考慮返航,那就可以利用那些比較差的船了。

慕容鵡熬了一個通宵,連夜作出計劃。

以欽江號通報艦為核心,組建12艘海船組成的船隊,7艘上海驛遞紅船,5艘沙船。

加列戰艦依然是2艘部署在上海,1艘泗礁山,1艘大瞿山。喇唬船則用於泗礁山與長江口之間的巡航。慕容鵡盡力沒有影響到崇明與泗礁山之間的航運。

守序去找沈廷揚,上海的移民人數超出了之前的計劃,守序與沈廷揚留下的船隊數量不夠,沈廷揚這段時間正在想盡一切辦法籌措能出海的船隻。

沈廷揚見到守序先問起崇明防禦的事情,“黃蜚吳志葵的餘部你都安置好了嗎?”

“四百多人,帶兵的軍官我都考察了一遍。王允綸上海人,顧清彥崑山人、沈芳彥嘉定人,突圍出來的兵將是黃蜚部的精華,佈置在對南防禦的戰線上。”

沈廷揚點點頭,“那就好。都是忠義之士,不能虧待了他們。”

守序:“荊本徹還在崇明縣城?”

“在,他有三千多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