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2 / 4)

,都駐在縣城裡。”

崇明江北有田仰率領的李士璉和張國柱,扛不住建虜夏承德部的攻擊,張鵬翼從雲臺山回來後又增援上去了,這才穩住了戰線。

西面長江上游則有福山的劉孔詔和淮河鎮總兵張士儀,暫時也能撐住。

兵力最強的江南戰線最先崩潰,現在還剩下上海縣和金山衛在明軍手裡。崇明本島的明軍則有荊本徹部和邢夫人的部分人馬,建虜要攻擊崇明得充分準備。守序的目標是在崇明至少撐到秋收,這樣可以多蒐集到一些糧食。

沈廷揚給守序遞了封求援信,“金山衛來的,候承祖向他的上司荊本徹求援,荊本徹不願意去,把信轉給我了。”

守序笑了笑,“我找你正是為這件事。我要去一趟金山,崇明的上海移民都交給你了。”

“多久回來?”

“不好說,可能需要大半個月,我要順路去一趟舟山。”

……

數日後,八月十二日,船隊整備完畢。守序先與惠湘道別,安排她去泗礁山。女人有些不情願,不過這次沒得商量了,崇明即將成為前線,婦孺是優先轉移的移民。

船隊在江中候至退潮,揚帆出海。

欽江號是一艘有8門4磅炮的大型單桅通報艦,艦長很倒黴,出海前幾天生病了,現在艦長由慕容鵡臨時代理。

船隊貼著上海的海岸線行駛,順風順水,2日便抵達金山衛。

整個上海地區,環繞海岸線都修築了海塘,海塘後有運鹽河網道,海塘前有大壕。內外相通,無論是誰控制大陸,想要封鎖這樣的海岸線都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金山原本有海港閘口,在明末已經淤積,商埠全荒廢了。船隊在城外錨泊,大陸可以擋住北風掀起了海浪,錨地條件算是湊合吧。

援軍到來讓金山守軍很興奮。得勝港之敗後,金山已是孤城一座。金山衛的守軍,戰鬥力在明軍一般水準之上。候承祖之前派出了謝漢、張昌後兩千戶率500精銳增援了總兵吳志葵,城中還有2000兵。

守序嘆息著,他其實沒帶多少兵,並不是來增援這些人守城的。金山城在建虜的壓力下,陷落只是時間的問題。崇明島上現在力量最強的無疑是邢夫人的部隊,可如果調他們來金山就是困守孤城,對上的又是李成棟後,究竟有多可靠,守序沒有把握。而且調崇明島的兵來金山,要佔用太多運力,上海的難民就轉不走了。

在金山參將衙門,守序見到了候承祖。吳志葵在松江起兵後,候承祖作為他的屬下,率軍與吳志葵會師。兩人關係沒處好,吳志葵說了些重話。

候承祖當時說,“府城聽你總戎的,我回去與金山共存亡。”

現在他要踐行這句話了。

守序怎麼勸,候承祖都不走。

“我家始祖以大明開國勳,子孫世襲金山衛指揮同知,食朝廷俸祿二百八十年。今天就是我以死報國的時候。”

守序嘆息。

明朝並不好,尤其在末年。如果沒有剃髮令,江南士紳沒多少人會為這個王朝效忠。寄託了士紳希望的各地起義軍紛紛被鎮壓,大批計程車子放棄了功名,銷燬儒籍,他們管這個叫“棄諸生”。

沒有功名,就沒有徭役的優免權,掛在他們名下的地產被鄉親們收回,很快就限於窮困中。

敢於在戰場上抗爭的人不多,那是英雄,完全捨棄家產進山隱居的人,也不是太多,上有老下有小,拋家舍業不是那麼容易的決定。但棄諸生,在江南這是一股普遍的風潮。

候承祖的決定讓守序肅然起敬。評價明朝好壞是文人的事,侯承祖作為國家世襲軍事貴族,效忠這個280年的王朝,是責任,是堅持,是人的美德。

除了侯承祖,金山還有數位高階軍官。光世襲衛指揮使就有五名,其中劉羽聖為見任官,管衛事。施恩、西天默、徐可大、西胄四位是帶俸差操,只拿俸祿不管事。指揮僉事和指揮同知就更多了,大部分都是帶俸差操的虛銜。其中候承祖的世襲軍職並不高,區區指揮同知,能成為金山守軍統帥,是因為他有營兵參將的差遣。

候承祖將金山的軍戶組織的很好,各位帶俸差操的軍官都分派到城牆上。其中指揮僉事蕭懋功和陳之芴都堪稱良將。

大敵當前,候承祖也不允許其他人走。這位參將已經陷入了一種執著的精神狀態中。

守序退而求其次,勸候承祖,沒必要讓妻女跟著與城池共存亡。

候承祖還要拒絕,這次那些指揮使們心動了。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