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經歷過的港口裡,阿卡普爾科也不過如此。
守序嘆了口氣,“就是降雨比較多,即便是現在比較乾旱的時代,雞籠最多也就只有3個月不下雨。而且因為沒有通航內河,雞籠港沒有向內陸的輻射能力。”
梅登:“已經很不錯了,我們沒有更好的選擇。沒有內河對於軍港來說並不關鍵,商業港口我們則有淡水。”
指著雞籠嶼,守序點頭道,“我們所有的計劃都要先從攻佔西班牙的城堡開始。”
西班牙人在雞籠修築了1座三角稜堡,各尖角堡分別是聖奧古斯丁堡、聖安東尼奧堡、聖米蘭堡,除了稜堡,雞籠嶼最高處的山上還有一座圓堡,至聖三位一體堡。軍堡之下便是聖薩爾瓦多城,也即西班牙人在臺北的主要居住地。
西班牙軍堡的規模也只是比熱蘭遮城略小而已。西班牙人為了避開荷蘭人控制的臺灣海峽,他們從臺東太平洋一側北上,最早登陸的地區在臺灣東北角,聖地亞哥港,但他們後來發現雖然聖地亞哥港能避西南風,但在東北季風期,聖地亞哥港完全不能待,港內白浪滔天。西班牙人很快便轉移到了條件更優越的雞籠港。因為讀音接近,原先的聖地亞哥港便被當地人叫做三貂角。
西班牙人進入了臺北後,因為他們的經濟比較困難,經常吃不飽飯,偶爾來的馬尼拉補給船他們的日子才會好過一些。因此有些士兵便陸續逃向荷蘭人的控制區,一些西班牙失事船隻的海員也陸續落到了荷蘭人手裡。因此守序現在手上關於雞籠港的情報還算比較充分。
西班牙第一批在臺灣登陸的軍隊有3個連240人,只有40白人,另有200名邦板牙士兵。
登陸的次年,馬尼拉向臺灣派出了龐大的增援部隊,10餘艘蓋倫組成遠征艦隊,陸軍則有500名白人和1200名土著。加上原駐守於臺北的力量,西班牙軍隊將會達到2000人。如此強大的軍隊自然不是為了保衛臺北,馬尼拉當時想一舉攻下熱蘭遮城,毀滅剛剛起步的中荷貿易,鞏固馬尼拉在貿易中的特殊地位。
那也是在臺灣的荷蘭人最危險的一個階段,荷蘭人擔驚受怕了很久。不過也該是荷蘭人天命所歸,西班牙人倒黴地在路上遇到風暴,損失了一半人船,只有250名白人和600邦板牙士兵和卡加延勞工安全抵達臺北。經過風暴的打擊,西班牙人自然無力南下進攻臺南,但一千多人的駐軍也讓荷蘭人完全熄滅了北上進攻臺北的想法。雖然幾任臺灣行政長官多次向巴達維亞請求派出艦隊驅逐西班牙人,但總座們都沒有同意,臺灣的重要性還比不上馬六甲、錫蘭和馬打蘭。
雖然與荷蘭人同時起步,而論起初期對臺灣的投入力度,甚至馬尼拉比巴達維亞還要大。但西班牙人做生意完全不是荷蘭人的對手,臺北殖民地的貿易可以用慘淡二字來形容。而且西班牙人發現,如果他們的目標不是驅逐荷蘭人,那麼臺北對他們來說確實沒用。荷蘭人無力封鎖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中國到馬尼拉的貿易航線一直很通暢。沒有貿易功能的殖民地就如無根之水,臺北不能賺錢,西班牙人也不需要臺北賺錢,這就讓臺北的重要性逐年下降。
後來雞籠的駐軍連年減少,淡水堡被放棄後,西班牙人在整個臺北地區的駐軍就只剩下3個白人連,1個邦板牙連和1個超編制的卡加延勞工連。科奎拉任職菲律賓都督時,臺灣的駐軍還維持著4個連的規模,但他的興趣完全在南方的棉蘭老島,陸續抽調了臺灣的大多數駐軍。
西班牙人現任臺灣最高長官叫岡薩洛。波蒂里奧,他上任時雞籠的駐軍只剩下65名白人士兵和水手,28個邦板牙人,96個卡加延省人。就是這點可憐的兵力,他在去年打退了特羅德紐斯的進攻。至於現在,荷蘭人的情報顯示,雞籠的西班牙駐軍只剩下一個白人士兵和邦板牙人的混編連,還有接近百人的卡加延勞工,除此之外,還有有些在雞籠本地招募的天主教土著士兵。
與荷蘭人一樣,西班牙人在臺灣也投入了相當的精力進入傳教工作,天主教對傳教的熱情比新教高的多。此時荷蘭人在臺灣的正規陸軍有600人的規模,此外他們還能徵調一隻數百人的土著軍隊。西班牙人地盤比荷蘭人小,對土著的控制也不如荷蘭人,他們的本地土著士兵數量比荷蘭人少的多。
看著眼前的三角稜堡,守序真是服了這些歐洲人對於修建城堡的熱情,威瑟林向守序介紹道:“守序閣下,去年特羅德紐斯曾派出一隻包括水手和士兵在內共317人的部隊攻打雞籠港,不過沒有獲得成功。西班牙人在小小的雞籠嶼安放了40門火炮,我們攻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