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式上升的成本以及越來越複雜的油田開發技術”。基於同樣的原因,其他分析師也提到了由於對質量較差的低品質石油的供應已經超過了輕質的高品質種類的基準線,煉油設施和系統需要進行大規模改造來適應新產品所需的工藝,這表明給後勤體系帶來了成本巨大而且耗時的改造挑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當供應無法滿足需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真正的關切並不是石油峰頂論的支持者正確與否。無論你是同意全球碳氫化合物儲備會全面枯竭,或者只認為現有的產量無法保證跟上需求的步伐,很顯然的問題是,一個造成不穩定因素的缺口已經在生產和消費之間開啟。事實上,很多專家可能會說,需求方的發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前面引述過的那些變化的驅使,代表了全球能源方程式中那些問題的最主要部分。在過去的40年中,全球石油消耗急劇上揚。基於《BP世界能源統計評論2007》的那些資料,需求量從1965年的每天3 120萬桶提高到了2006年的8 370萬桶,上漲了大約170%。在此期間,印度和中國大陸總的複合份額增長了8倍,從漲到了12%,而美國的份額從37%下跌到了不足世界消耗的1/4。
在2007年11月份《金融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歡迎來到一個能源需求失控的世界》中,馬丁·沃爾夫引用了來自國際能源局(IEA)釋出的《世界能源展望》的資料,強調了生活水平提高對總體能源消耗的巨大影響。按照國際能源局的說法:“中國在2002~2005年能源需求的增長量相當於日本目前的年度能源使用量。”更為嚴重的是,沃爾夫補充道,“如果政府堅持目前的政策……世界能源需求到2030年將會在今天的基礎上提高50%,在增量中,發展中國家將佔74%,而中國和印度兩國就將佔45%”。他也提到能源局預測化石燃料將“佔2005~2030年全球能源消耗增量部分的84%”。
在人口大國例如中國和印度出現的爆炸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