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直至沒有。這樣的預期為越來越廣為接受的“石油峰頂”的概念設定了底線。這個概念基於地球物理學家M·金·哈勃特(M。 King Hubbert)所提出的一個理論,用來描述全球石油產量達到其最高點後開始下滑的那個點。M·金·哈勃特曾經在1956年成功預言美國石油產量將在10~15年間達到最高峰而負有盛名。這是無法迴避的結果:那種曾經是增長和繁榮最主要發動機的商品的價格將會越來越高,而且資源短缺在所難免。
可以肯定,在能源產業的官員和石油峰頂論的懷疑者中,有很多人擁有足夠的知識,足以對世界石油和其他碳氫化合物的供應會最終枯竭的說法發起挑戰。他們中的很多人相信越來越高的價格,再加上其他的因素總是會刺激那些增加全球總儲量以及提升可用產量的努力。比如在2007年年末,巴西的國家石油公司宣佈“在里約熱內盧海濱地區非常深的地層裡發現了高達80億桶的輕質原油,這一數字足以把這個國家變成一個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輸出國”。這來自美聯社的阿蘭·克勒恩鄧寧在題為“巴西油田可能儲油80億桶”中的報道。
繁榮的終結(2)
其他人預言說技術進步和各種有效的手段將會讓更多的石油從現有的供應源中開採出來。沙特*–美國石油公司前負責資源儲量管理的南森·G·薩勒利(Nansen G。 Saleri)2008年3月在《華爾街日報》上所寫的一篇文章中說,“現代的開採方法毫無疑問將”把哈勃特理論假設的拐點延長20年或者更久,薩勒利認為哈勃特的假設是基於“五六十年代的技術”。
有些人甚至根本就質疑石油是否來自生物轉化,想從根本上否定廣為認同的供應有限的說法。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發現土星的衛星太陽神上存在著“比地球上全部已知的石油和天然氣總和多出幾百倍的液態碳氫化合物”後,這種觀點獲得了一些認同。這個說法來自2008年2月《世界網際網路日報》上傑羅姆·R·科西(Jerome R。 Corsi)的一篇報道。
然而,來自石油與天然氣峰頂研究協會(ASPO)的其他研究表明,全世界大型油田的產量形成了一個鐘形的產量曲線,這個曲線最初由哈勃特發現。這個結果使對未來的展望更加悲觀。在2008年1月,《巴倫》的阿蘭·阿貝爾森(Alan Abelson)重點介紹了能源專家、《沙漠上的曙光:即將到來的沙特石油衝擊和世界經濟》(Twilight in the Desert: The ing Saudi Oil Shock and the World Economy)一書的作者馬特·西蒙斯(Matt Simmons)的說法,他認為“2005年全球產量最高為每天74 298 000桶”,而需求是“快速接近8 800萬桶”。按照小尼爾·金在《華爾街日報》上的文章《白宮制定長期石油戰略》的說法,用來應急的超出部分的產能在2008年初每天大約是200萬桶,已經比8年以前的310萬桶有所下降。
《鮮血與石油:美國不斷增長的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的危險和後果》(Blood and Oil: The Dangers and Consequences of America’s Growing Dependence on Imported Petroleum)一書的作者麥克爾·T·克萊爾(Michael T。 Klare)在2006年《外交政策熱點》上發表的一篇評論中寫道:“自從20世紀60年代這個世界上新油田發現成果最為豐碩的那10年之後,按照……美國陸軍工程兵團的說法,新的儲油帶的發現已經穩步下降。更令人擔憂的是,20世紀80年代,油田開發的比率遠低於全球石油消費的比率,而且自此以後,約跌落到了消耗比率的一半。這就意味著我們越來越多地依賴在過去幾十年中發現的油田來滿足我們那慾壑難填的對石油的飢渴。”
甚至那些挑戰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化石燃料註定會枯竭這一理念的人也承認,給市場帶來新的資源供應存在著一些限制。比如,發表在2007年11月《華爾街日報》上由羅素·苟爾德(Russel Gold)和安·戴維斯(Ann D*is)所寫的名為“石油官員看到產量見底跡象”的文章,揭示“越來越多的石油界大亨認可了從長期看(石油供應)註定收縮的觀點,世界已經開始接近每天可以產出原油桶數的產量極限”。在所列舉的原因中,包括“對獲得油田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