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辣椒和泡辣椒。幹辣椒主要是增加辣味,而泡辣椒則有一種獨特的味道。青辣椒最有特色,尤其是初夏的時候,剛下來的青辣椒,不僅有濃厚的辣味,更有淡淡的青澀,吃到嘴裡,彷彿將夏天菜園裡的所有新鮮都帶了進來。而且,非常純粹的,就是那種辣,四川人形容“生辣生辣”的辣味,混合著??水的味道,混合著霧氣,混合著走街穿巷的叫賣聲,混著竹林間的光影。
就像虹影的小說,辣,但是沒有幹辣椒的煙火氣,沒有那種老氣橫秋的味道,也沒有那種辣後的燒心灼肺。辣,但也沒有泡辣椒的酸澀,沒有泡辣椒裡那種淡淡的甜,也沒有泡辣椒中蘊含的酒味。
她就是辣而已。
但辣到青山不見,綠水斷流。
這幾天,這個久別的川妹子又回到了京城。不知道這次,是不是有機會吃到她做的川菜,也許,在離家的這些年裡,她已??遺忘了自己做川菜的手藝,但是,如果有一大筐的青辣椒,不知道她會不會記起來?
。。
書評2:做個美食家是老天爺給你的禮物
文/聞風
我有幸兩次吃到虹影做的菜。
第一次還是幾年之前。虹影給我打電話,說要請我吃飯,不去飯館去她家吃,邊聊天邊做菜,那時候我才知道她會做飯炒菜。起先我還以為她要做重慶菜給我吃,因為我是湖南人,很能吃辣,口味跟她這個重慶人對頭。但她做的不是地道的重慶菜,有重慶菜的味道,色彩卻比重慶菜好看,配了很多顏色,很鮮豔;第一道菜是雞燒豆腐白果,還沒有吃就知道非常棒,因為顏色太誘人了;另一個菜上面全是辣椒,青的,紅的,還有生薑、大蒜等。做得不多,就這兩個菜,很簡單,口感一流。
第二次是在一個環境古雅的四合院裡,虹影也只親手做了兩個菜:口感是中餐的味道,但在菜品的處理和搭配完全是西餐的方式。讓我捉摸不透,吃過了就忘不了。
兩次我都吃了很多。
我很喜歡這種風格。
虹影做菜的方式不像中國菜的做法。可能跟她走南闖北,再加在國外呆的時間比較長有關,對一道菜的處理加上入了西餐的做法。做菜都講究色香味型,虹影特別注意菜的配色,在視覺上更講究;她還會根據不同人的口味偏好,做出偏辣、偏酸或偏甜的菜。
虹影做菜打動我的另一個地方是,堅決不看菜譜,不按常規出牌,隨意性比較大,廚房裡有什麼東西就做什麼菜,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靈機一動,覺得這個味道跟那個味道搭配在一起,能產生新的味道,還好看。好,那就這樣做了。不過只此一次,下次的靈感可不會重複。需要強調的一點是:菜的味道固然重要,但虹影也非常享受做菜的過程。
虹影做菜,搭配雖然隨意,但很合理,並不是胡來,這樣出來的菜營養跟得上,口感也才是好的。虹影做菜風格有點像她本人的性格。比較隨意的,不,太隨意了,是不拘一格的那種。做菜跟她寫東西差不多。不過,誰敢肯定不拘一格不是另一種講究呢?
如果跟虹影一起在外面吃飯,那動靜可大了,不是排場,而是她非常挑剔。一般是她先選好地方,覺得這個地方不錯,廚師的技藝還能接受。然後向大家推薦這個地方,有什麼菜比較好吃,然後會叫幾個好朋友一起去吃。
看出來了吧?虹影去飯店吃飯,不光挑環境,更要挑廚師。
虹影一般會去一些熟悉的飯店,而且會指定一個廚師給大家做菜,炒菜要配什麼菜,哪些可以不放,哪些必須要放。她拒絕廚師做那種流水線出來的菜。
我還記得,第一次虹影叫我去一個餐館吃飯,餐館的老闆是四川人,虹影的朋友。那天是餐館開業的第一天。我們十多個朋友去吃,重點菜是乾鍋雞雜,重慶本地土火鍋。吃完第一鍋後,虹影對老闆說,這道菜裡這個可以不放,然後加兩個別的菜加進來。老闆讓廚師照虹影的說法做出來,一吃味道果然不同,於是這道菜的做法就一直這麼保留下來。
印象最深的是在京城著名的海底撈吃火鍋,因為缺少牛油,那裡的鍋底讓虹影極不滿意,一個勁兒的叫往鍋里加辣椒和花椒,讓旁邊兩個來自四川的服務員口瞪目呆。最後,我們一干人都吃得渾身透爽。不過我看得出來,虹影並不滿意。
這一年,虹影寫了一本跟美食有關的書——《我這溫柔的廚娘》。
美美讀完,感覺依舊對頭。書中不光做菜少,連介紹做菜的方法也不多,多的是對食物的態度,做菜的感覺,以及在行走中對各國美食的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