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揮之不去的情緒卻是親情、友情和愛情——這就是虹影的美食,也更是虹影的寫作。
美食家跟饕餮之徒的區別在於,美食家往往都能親自動手做菜,在實際操作中將自己的對食物的理解融入其中,他們做出來的食物一定好的,而且具有鮮明的個性。饕餮之徒只能一享口福,而不會親手實踐。所以虹影成了美食家,而我只能是個饕餮之徒。
《我這溫柔的廚娘》傳遞出一種對美食的尊敬態度,還是那句老話:人和食物是平等的。當你用心的製作食物的時候,食物回報給你的自然就是美好的味道與享受。這種用心至少包含了智慧和想像力,並不是人人俱備。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是美食家,還是饕餮之徒,甚至連這兩者都不是的人,在面對美食的時候,又有誰不滿心歡喜、滿面笑容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書評3:千萬別惹虹影這個廚娘
文/天蔥雅蒜(書評人)
在每個舌頭的記憶裡,總有一樣美食讓它念念不忘,魂牽夢繞,直到不期然重逢的那一瞬間,金風玉露,靈光乍現,便勝卻了人間無數。
美食家虹影的舌頭無疑是任性的,絕不將就。她能嚐出菜裡是不是放了味精,對我等生活粗獷的人而言,真真是嘆為仙人。她又一直只對溫柔妥協?,在特別濃烈的酸酸辣辣面前無條件投降,對人的愛,對食物的愛,是那麼柔軟。
轉來轉去吃人間美味,對每一道菜真心相對,永遠不離棄對美食的想像力,能吃,會品,善評,還會做,對飯桌上的每一個人細心關照,是一個不折不扣厲害而溫柔的小女子,作家和美廚娘——這是我跟虹影一起吃了兩頓飯後的印象。從此,我想,大概此生都不會忘記這個美妙的女子吧!
世界上本沒有好吃的東西,是好吃的人創造了好吃的東西。流浪世界的川妹子虹影,從小在大雜院大廚房裡各家的鍋爐邊長大。家家生活都不寬裕,如何在有限範圍裡吃出好菜來,家家都費了腦筋。小小的虹影開眼看著,充滿了驚奇——“西瓜吃完後,不捨得扔掉,把皮與芯間的部分切出來,放上鹽,拌著辣椒大蒜醬油,真是又脆又香,可口之極。飯有鍋巴,放些水,和蘿蔔葉子一燜,那蘿蔔葉子香和米粒完全可進入紅樓大觀園。逢著生日必做豆花,要磨黃豆,在豆漿上點出可愛的花來。剩下的豆渣,不會扔掉。紗布包起來煮熟,炒豆渣泡菜,香味不亞豆花。豆渣太多,吃不完,分一小半做豆渣餅,加一點麵粉,放一點蔥花,擱一點兒菜油和鹽,大鐵鍋裡,烙得兩面黃澄澄,脆皮,柔軟芯,真是世上美味。”
在這一群把簡單食物做到極致的鄰里中間長大,使虹影對美食的記憶和眷念渾然天成,在後來到處流浪的途中,徑自累積成了天賦異稟,無論川菜西菜,從來不看菜譜,只要眼睛看過舌尖嘗過心中留過,佐以想像力、愛和激情,她總能把食物做出一派活色生香來,令吃過的人久久被誘惑而不能忘懷。
她從來沒做過相同的菜。對她而言,做菜就像是變魔術,隨心所欲,獨一無二。一如她的文字,簡單,乾淨,靈巧,忽閃忽露如變戲法般令人驚喜不斷。當虹影特立獨行的文字遇上天馬行空的虹氏美食,那就是天雷勾動了地火,時光都忘了流轉,只是沉浸在這位溫柔美廚娘筆下美食的魔咒裡,舌尖舒捲,美味化開,五官通靈,神遊太虛了。
如果你愛一個人,就送他一本《我這溫柔的廚娘》,因為那裡是美食與文字的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就送他一本《我這溫柔的廚娘》,因為一旦踏入虹影的食色領地,他將永世不得超生。
。 想看書來
書評4:獨特而挑剔的味蕾,成就的美味文字
文/巧麗
著名美食作家沈宏非曾說過:“凡生於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的好男好女,胃口總是比其他年份的人要好”,他們具有“飢餓年代饋贈的天賦異稟”。看過虹影的新作《我這溫柔的廚娘》後,對此,我深信不疑。
虹影,以小說《飢餓的女兒》而備受海內外關注。這樣一個具有獨特經歷的飢餓的女人,成了飢餓的藝術家,她最鍾情的正是廚房。她說:我覺得廚房就好像是我的閨房,它帶有“女紅”的色彩,洋溢著女人最初的情懷和最終的神奇,它有一種女人的私密性在裡面。
翻開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一本調侃美食的書。粗粗讀去,撲面而來那麼多陌生的食品,聽所未聽的搭配,聞所未聞做法,那麼多不瞭解的食材,那麼多看了名字卻完全沒有概念的調料,一下子激起我的興趣和進一步瞭解的慾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