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2 / 4)

小說:袁世凱傳 作者:瞎說唄

,今日為妄舉。”說罷情不自禁地狂笑不已。就這樣,袁世凱終於攫取了國家的最高權力,達到了他日夜企盼的“和局”。

按照《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政府採用責任內閣制。袁世凱深知革命黨因人立法以防他獨裁的用意,從策略上考慮,他對約法沒有公開提出異議,而決心控制內閣,以增加自己的權力。他推薦自己的心腹唐紹儀為總理,孫中山則主張由同盟會員擔任這個重要職務,雙方一度相持不下。最後,經立憲派官僚趙鳳昌等“調解”,採取了一個所謂“雙方兼顧”的辦法:唐紹儀出任內閣總理,同時加入同盟會。

23日,經參院透過,袁世凱任命唐紹儀為總理。唐於25日到南京組閣,30日正式發表內閣人選:外交陸徵祥,內務趙秉鈞,陸軍段祺瑞,海軍劉冠雄,財政熊希齡,司法王寵惠,教育蔡元培,農林宋教仁,工商陳其美,交通由唐紹儀兼任。革命黨人本來要黃興擔任陸軍總長,袁世凱堅決拒絕。他答應成立南京留守處,任命黃興為留守,統率南方各省陸軍;並答應任命王芝祥為直隸都督,作為革命黨人放棄陸軍總長一席的交換條件。在十個閣員中,加上剛剛加入同盟會的唐紹儀,同盟會員佔半數,當時被人稱為“同盟會中心內閣”。但是,袁把外交、陸軍、內務、海軍四個重要的部都交給自己的爪牙掌握。財政部也在擁護他的立憲派手中。因此,唐內閣實陸上是袁世凱集團佔上風。

4月1日,孫中山宣佈解除自己臨時大總統職務。5日,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北遷。孫中山試圖派王芝祥率領革命軍一萬人護送議員北上,並留駐北京支援議員行使民主權力。袁世凱識破了孫中山的意圖,立刻暗中鼓動北洋軍和北京商會通電反對,而公開則對革命黨人說:“王之為人,吾極賞識”,“使之督直甚好,唯恐其帶兵北來,則頗多危險”。紓紟矠終於迫使孫中山打消了派兵北上的計劃。

在“南北統一”的歡慶聲中,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篡奪。中國社會沒有發生任何根本變化,廣大人民仍舊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皇帝和貴族的專制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是北洋軍閥集團的黑暗統治。

註釋:

①近代史研究所史料編譯組編:《辛亥革命資料》,頁144

②《英國藍皮書》,1912年,中國第3號,頁205。

③《各省代表議和全案》,卷下,頁49。

④按清朝例,非皇帝出入,不得開正陽門。袁世凱以這種辦法招待歡迎專使。特示隆禮,但專使等以此為虛文,繞道未走,徑入東門。

⑤《正宗愛國報》,1912年3月14日,同①,頁258。

⑥袁克文:《辛丙秘苑》。

⑦國事新聞社編:《北京兵變始末記》,北京國事新聞社1912年5月版,頁17、65。

⑧同⑤,1912年3月3日。

⑨同⑦,頁10。

⑩同⑦,頁27、28。

同⑦,頁53。

《賀良樸致蔡元培書》,見同⑦。

同⑦,頁149、150。

同⑦,頁55。

《陸軍執法處招撫變兵告示》。

陳一:《新語林》,卷2,頁1。

劉成禺:《世載堂雜憶》,頁171…172。

《中華民國史事記要》,頁309…310。

《黎副總統書牘彙編》,卷1,頁8。

徐有朋編:《袁大總統書牘彙編》,上海廣益書局1926年4月第15版,卷首,頁1。

《民立報》,1912年3月12日。

同⑤,1912年3月11日。

劉厚生:《張謇傳》,上海龍門聯合書局1958年版,頁196。

同⑤,1912年4月11日。

責任內閣名存實亡

袁世凱雖然當上了民國臨時大總統,但是他從來也沒有相信過在中國能實行民主共和。對他來說,在革命高潮的時和同盟會妥協以及承認共和制度。只不過是為了達到撲滅革命烈火而施展一種策略手腕。因此,他一上臺就不擇手段地擴大個人的權力,追求專制獨裁的統一,並且把企圖監督他的同盟會視為最大障礙,非加以徹底清除不可。他把這種反革命策略思想悄悄地灌注給北洋派。可是,出乎他意料的是,內閣總理唐紹儀不完全同意他的想法。

唐紹儀認為袁氏對同盟會的看法有些過時,要鞏固北洋集團的統治地位,非誠心與同盟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