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小說:教練的智慧 作者:負債賭博

這是關於她11歲的兒子的故事。

阿靜一直以為兒子是一個很內向、不愛說話的人,但某天和兒子的一場撲克遊戲改變了她的看法。兩人玩的是一種為“爭上游”的遊戲,這是在中國老百姓中很流行的撲克牌玩法。它的規則是:在每次新開一局時,前一局的負者要向勝者上繳一張最好的牌,以示獎罰。

有一局阿靜輸了,正好她手上有一張大王,這可是最大的一張牌。她想讓兒子開心一下,於是說:“兒子,媽媽給你一張大王。”“但兒子並不象想象中那樣開心。阿靜問他為什麼給他大王還不高興,兒子說:”我不想要大王,我想要一張小六。“原來他手上已經有三張小六了,再多一張就可以湊成”四大金剛“了。

阿靜非常感慨:我們一直以為自己已經給了他最好的東西了,沒想到他需要的不是這個。他有他自己的需要。於是她問兒子:“你是喜歡媽媽給你買電腦、遊戲機呢,還是喜歡媽媽跟你聊天、關心你?”兒子沒有立即作選擇,卻說:“媽媽,你再說一遍剛才的話。”

“為什麼?”

“因為我想聽”

那天,阿靜的兒子跟她聊了足足三個小時。

其實,這是我們通常易犯的錯誤。人們經常會給孩子一堆高階的玩具,給戀人昂貴的鑽戒或項鍊,給父母補品或更直接的貨幣。然後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給了你最好的東西了,你還要怎樣?

這就好像我們喜歡吃蘋果,於是把蘋果串在釣鉤上,扔進水裡,並對水裡的魚說:我已經給了你這麼好吃的東西了,你為什麼還不上鉤?

你猜魚會怎樣呢?

“蘋果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白馬嘯西風》裡那位姑娘的回答將會重複一次。當然,如果魚可以說話的話。

木乃伊湯與怪誕節

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講的:某一天在中國的某個地方發現了一具千年前的木乃伊,引起一陣轟動。之後出現了一個問題:怎麼處理它?於是出現了三個不同的答案。北京人說:拿來考古,做歷史研究。上海人說:拿來舉辦展覽,向觀眾收門票。廣東人比較特別一點,他們的意見是——拿來煲湯。

這個笑話表現的其實就是我們在教練技術中說的文化差異,作者分別捕捉了北京的學術氛圍、上海的商業意識、廣東的飲食傳統等特點來製作了這個笑話。

不同的國家、地域、社團、種族、家庭之間都會存在文化差異。

教練Simon是香港人,他第一次在內地過聖誕是在1998年。那天他和Elsie去逛街,看到滿街都寫著“聖誕快樂”的標語。由於看慣了繁體字,他不熟悉簡體的“聖”字,覺得好像是一個“怪”字。於是他對Elsie說:“真奇怪,內地人怎麼過聖誕節呢?”“當然,後來他明白了那是個簡體字,也明白了內地人並沒有怪到要過”怪誕節“的程度。

在教練導修堂上,曾看過一部美國影片,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某位女教師為了阻止兩個準備打架的學生,就對其中較壯的一個說:“你比他強壯,不要欺負他。”不料這句話反而加劇了兩個學生之間矛盾,一場也許可以避免的打架成了勢在必行。因為那個被看成弱者的學生一定要以此來證明自己。

這些都是文化差異的不同表現。

所以文化差異對我們是很重要的。在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存在文化差異的影響。

你甚至可以從失敗中去學習文化差異,就像那個美國影片中的女教師一樣。

教練是一面鏡子,他不應該因為文化差異而削弱他的中立性,變成哈哈鏡或別的什麼。

願意去了解不同國家、社團、地域、民族……的文化差異,意味著願意放下固有觀念去聆聽和學習。掌握文化差異,就可以更有效地教練他人,也教練自己。

教練身心語

“身、心、語代表身體、情緒和語言,三者是有互動和牽制關係的,當人的情緒波動的同時,身體亦有相應的反應。〃早在《史記》中就有關於人的身心語的描述大。

在“荊柯刺秦王”一章時,“田光向太子丹推薦荊柯時曾闡述說,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脈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那時人們把這個問題分析得入骨三分,一直深入到生理上。田光對荊柯的評價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摘自張承志《清潔的精神》)

Eva曾說過這樣一件事。她說某人在說“Yes”的時候(配以點頭的動作),她從對方表情上收到的卻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