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繼續和她一塊共事,是不是?”
學員點頭稱是。
在這裡,Lawrence運用的是四種教練能力中的區分能力。
區分,借用《大學》中的一個概念叫作:格物致知。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分門別類,使我們能夠清楚地知道他們分別是什麼,有什麼特點。
透過區分,我們可以更清晰我們的狀態。比如,我們可以區分我們的喜好,我們的判斷、我們的情緒與事情的真相之間的區別,而不會過分執著於自我,可以更開放、更包容地生活。
所以,當你在日常生活中以自己的喜好來處事的時候,我想你不防像Lawrence那樣自問一句:“你喜歡吃榴蓮嗎?”
不執著與不進取
教練蔡智明在某次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學會了不執著。於是,又被問到另一個問題:“不執著與不進取有什麼區別呢?”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常常對一些表面上相似的事物區別不清。比如,勇敢與大膽。這兩個詞在字面上好像沒有什麼區別。但是Lawrence從教練的角度作了區分:勇敢是負責任的,而大膽是不負責任的。
好了,言歸正傳,來看看蔡智明的回答。
“區別在於,進取的目標是不變的,但是不再執著於要用什麼樣的形式。”蔡志明談到從前自己回到家裡是從來不做家務的,總覺得自己是個大男人,這是應該的。當時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觀念影響了家庭關係。
後來他主動做一些家務。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要一個好的家庭關係,沒有必要太在乎自己做不做一些家務這些形式。
也就是說,他進取的是搞好家庭關係這一目標,不執著的是達到這一目標用什麼形式。
當然,區分不執著與不進取的關係遠不止做家務這麼簡單,我們完全可以把它運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去實現我們的目標。
採訪者還問蔡智明,有了這個區分之後,兩夫妻的關係是不是更好了?
“當然”,蔡智明毫不含糊地說。
“最好的時候有多好?”採訪者刨根問底(這是執著還是進取?)
“最好的時候”,蔡智明不愧是位很有經驗的教練,它的回答嚴謹而準確:“就象——兩公婆那麼好”。
只要找到路
當你有一個目標時,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我們在研討會、工作坊或別的什麼活動開始之前,都會有一個定向的環節。所謂定向,顧名思義就是確定方向,明瞭此次活動的目的。同時,也包含有激勵和鼓動的成分在內。這是把教練四步技巧中的“釐清目標”日常化、習慣化的表現。
小學時我們學過一個成語:“南轅北轍”。
說的是古代有一個人想去南方,卻不辯方向,駕著馬車駛向了北方。有人告訴他,你走錯路了。他說,沒關係,我有很好的馬,很棒的馬伕,還帶了很多的盤纏。
殊不知,馬車越好,馬伕越棒,盤纏越多,自己離目標就越遠。
這就是目標不明的危害。
不必笑古人的愚蠢,想一想,我們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多少南轅北轍的時候?
美國電影《驕陽似我》的主角同時是一位具有驚人數學天賦和痞子氣的少年。這個少年不願正視自己的理想,抱著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他的心理醫生問他為什麼要在大學裡做雜役,他說是為了打一份工。心理醫生就問他:如果僅僅是為了打一份工,到哪裡都可以,為什麼非要到大學裡呢?
少年無言以對,憤怒地離開了。但他卻不能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當他清晰自己的理想的時候,生活就不一樣了。
當你有一個目標時,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有這樣一種說法:沒有目標而導致失敗的人,遠遠多過沒有才能而導致失敗的人。
所以,釐清目標非常重要,它是其他行動的基礎,也是四步教練的第一步。
這是避免南轅北轍,節約資源的一種有效方法。
本文的題目“只要找到路”中的“路”字就含有目標的意思,啟示標題只是說了一句話的前半部分,這句完整的話是“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遠。”
去你想去的地方
去廣州的某次會議上,有一個抽獎的小遊戲。每個人都抽到一張紙條,紙條上有一道智力題,會後將進行答題抽獎。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嘉賓拿他的紙條問我。題目是:一個人拿著玻璃杯,你知道他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