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動力所在。這種動力所在或核心價值,是因人而異,令人無比享受、樂此不彼的。“
第一段話出自臺灣漫畫家蔡志忠,第二段話是對教練技術的一種工具“真我價值系統”的介紹。這兩段話表達方式不同,但說的都是同一件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最好的獎勵。
有的人把工作當作一種享受,就是因為他們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一次採訪中,記者問教練Catherine為什麼離開原來那間不錯的美資公司,轉而從事教練這個行為?她回答道:“我有一個大學師兄,名叫陳毓祥,他在1996年保衛釣魚島的運動中的犧牲了。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當時已經是一個兼職教練,並且也很喜歡這份事業,但放不下原來的工作及擁有的一切。陳毓祥一事讓我看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意義和動力。我想與其到年老時後悔,不如趁早作決定。〃最近有為問Catherine:”你已做了五年的教練了,你不會覺得厭倦嗎?“
“不,我挺開心的,因為這是我的真我價值。”這是Catherine的回答。
教練會在教練的過程中利用“真我價值系統〃這種強而有力的工具,去激發出被教練者的正面動力,從而創造最佳表現。
這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而為是需要激勵的。
做自己喜歡做的,並且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就,是一件很過癮的事。
不信的話,去問問蔡志忠,去問問我們的企業教練Catherine 。
大王與小六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只能慢慢走,但綞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為中有的是英俊通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這是金庸小說《白馬嘯西風》的結尾。
從教練技術的角度來看,江南雖好,去並非那位姑娘的真我價值。真我價值是一個人真正的需要,瞭解對方的真我價值,就可以與之更有效的溝通。
阿靜是一位從事保險業的職員,也是一位教練。她給我們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
這是關於她11歲的兒子的故事。
阿靜一直以為兒子是一個很內向、不愛說話的人,但某天和兒子的一場撲克遊戲改變了她的看法。兩人玩的是一種為“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