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小說:全球通史-2 作者:開蓋有獎

獄中;就他們的靈魂而言,他們仍是異教徒,沒有明確、光明的神聖信仰;至於他們的肉體,因為他們象畜獸一樣生活,所以沒有任何有理智的人所具有的習慣——他們不知道麵包和酒,沒有衣服穿,也沒有房子住;而且,比這些更糟的是,由於他們的極度無知,他們不懂得美德,只知道寡畜獸一樣懶惰地生活。

葡萄牙人以這種自鳴得意的精神將成千上萬的非洲奴隸用船運回本國。奴隸數目非常之大,異族通婚又相當自由,致使葡萄牙某些地方的種族成分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但這只是奴隸貿易的新的重大階段的一個小小序幕;該階段始於151O年,當時向新大陸運送了第一船非洲奴隸。這次冒險非常成功,因為南北美洲,尤其是甘蔗種植園,迫切需要勞力。奴隸市場幾乎不受限制,其他幾個國家也捲入了這一奴隸貿易,以便分享厚利。控制奴隸貿易16世紀時是葡萄牙,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中是荷蘭,18世紀時則是英國。大約40個歐洲要塞分佈在西非沿岸;它們用來防禦敵對的貿易國,用來關押等著運過大西洋的奴隸。

奴隸販子最典型的航線是三角形的。第一段航程是滿載貨物的船隻從本國港口駛向非洲;這些貨物有:鹽、布匹、火器、五金、念珠和朗姆酒等。然後將這些貨物換成由非洲當地人從內地運到沿海地區的奴隸。再把這些不幸的受害者裝進條件惡劣的船艙,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運過大西洋。在目的地新大陸。這些奴隸不是當即被全部出售就是被圈起來零售。最後一段航程是船隻滿載種植園的產品如糖、糖漿、菸草、稻米等返回本國。

由於貿易風的盛行,“中央航路”的航行通常是速度快、時間短。然而,在這一航行中,奴隸的平均死亡率從10 %至55%不等,它取決於旅程的長短、流行病的出現次數和奴隸待遇的好環。奴隸的待遇幾乎都一樣:難以忍受的擁擠、令人窒息的炎熱和少得可憐的食物。飲食標準為每24小時供一次玉米和水。如果奴隸絕食,就會遭到鞭打;若鞭打不奏效,就用通紅的烙鐵強迫他們進食。由於奴隸通常處在骯髒的環境中,因此,當流行病爆發時,為了防止疾病傳播,生病的奴隸便被拋進海里淹死。奴隸不願忍受痛苦而跳海的事情屢屢發生。的確,這種事在當時非常普遍,因此,不得不在甲板的周圍裝上網,以防自殺。這說明,為了防止奴隸死亡和船上的奴隸暴動,販奴船都採取了安全措施。

在此之前,即從內陸到沿海的行進中,奴隸的死亡率還要高。突擊隊為尋找強壯的青年男女而掠奪村莊、拆散家庭。俘虜們被迫從早到晚在酷熱和大雨中趕路;他們穿過茂密的叢林或乾燥的平原,忍受著使人不得安寧的昆蟲叮咬的痛苦。如果他們精疲力盡,走路踉踉蹌蹌,就會遭到毒打,如果他們實在走不動,就會被一刀殺死或一棍子打死。到達沿海地區的倖存者則象牛一樣一絲不掛地被趕進市場。然後,他們又被烙上公司或買主的名字,趕進要塞,等待著運過大西洋去。因此,毫不奇怪,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為1000萬名,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估計有3500萬到4000萬人(見第九章第三節,關於對非洲的全面影響的部分)。

歐洲人對這些駭人聽聞的做法全然不顧,繼續買賣非洲人達四個世紀之久。由於這樣做能獲得鉅額利潤,各大既得利益集團都堅決反對任何控制或廢除奴隸貿易的建議。首先,所有的非洲酋長就反對,因為他們用一個強壯的奴隸可換得20到30英鎊。當人們要一位酋長停止這種貿易時,他說:“什麼!貓能停止抓老鼠嗎?哪個貓不願嘴裡叼著老鼠死去?我要嘴裡叼著奴隸死。”非洲經紀人曾從這種貿易中獲得鉅額利潤,他們也竭力反對所有廢除這種貿易的建設。但不管廢除奴隸貿易的運動如何,非洲大地上確發生過反對歐洲人的暴動。

同樣,南北非洲的種植園主,尤其是18世紀在英國議會席位中擁有一個重要集團的巴貝多的種植園主,也支援奴隸貿易。另外,歐洲諸既得利益集團,不論是販織者還是國內各種酒商和產品製造商,都擁護這種奴隸貿易。據估計,英國一年運往非洲的產品價值100萬英鎊,而歐洲其他國家為了同一目的也運去了同等數量的產品。這一支出所得的利潤非常大,因此,18世紀,象利物浦和布里斯托爾這樣的城市主要是依靠這一交易繁榮起來的。人們建造了很多酒廠,為販奴船提供酒。英國的毛織品以及後來的棉紡品也大量運往非洲。冶金工業提供了鐐銬、鎖、鐵條和各類槍支。造船廠也忙於奴隸貿易,18世紀末,僅英國就有2O0多艘船從事這種貿易。著名的廢奴主義領袖威廉?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