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家實力比對保護公民自由更感興趣。因此,這一憲法只為日本提供了議會制的門面,同時卻維護了寡頭政治的統治和天是崇拜。的確,憲法第一條規定:“日本帝國將由永不間斷的一代代天皇統治和管轄,”同樣第三條規定:“天皇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由於採用這一憲法和實行法律上的改革,日本人能夠迫切要求廢除不平等條約。他們完全可以認為這時的日本已在文明的國際禮讓中佔有一席之地,不再需要治外法權,不再允許對其主權的其他侵犯。經過長期的外交努力之後,1894年,他們說服英國和美國在五年之內結束其治外法權領事裁判權。同年,日本人出人意外地贏得了對中國帝國的驚人的勝利。從此以後,不再有任何理由將日本看作是一個劣勢國家,其他列強也步英、美之後塵,很快放棄了他們的特權。到1899年時,日本已獲得對其國土上的所有外國人的法定裁判權,在這情況下,它成為亞洲第一個砸碎西方控制的鎖鏈的國家。
八、日本的擴張
在完成自身的現代化之後,日本開始了向亞洲大陸擴張的生涯。只要看看日本的好戰傳統,看看它的軍事領導人從最古時代起就享有的巨大威望,這一點也就毫不奇怪了。另外,很顯然,遠東當時是國際競爭和爭奪地盤的地區。講究實際的日本領導人得出了這一明確結論:每個民族必須為自己去掠奪,軟弱和膽小者將一無所獲。一位文職官員表達瞭如下這一觀點:“這就象乘坐三等火車一樣;最初這裡有足夠的座位,但是,當更多的旅客擁進來後,這裡就沒有位子給他們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雙臂支撐自己時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麼,你就不可能再恢復原來的位置。……必然的邏輯要求人們既要站穩腳跟,又要將雙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現的空間;如果你不這樣做,別人就會佔據這塊空間。”
日本首先對朝鮮發動了擴張主義運動。尤其是與中國相對照,日本政府起初對保護朝鮮的自主感興趣。如本章前面所述,這一政策導致了1894年挑起中日戰爭的武裝衝突。戰事的程序向受驚的世界揭示出日本在以往20年間取得了多麼大的進步。中國軍隊雖英勇作戰,但卻無力對付一架現代化的軍事機器。根據1895年的《馬關條約》,日本獲得了臺灣島、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不過,遼東半島由於法國、俄國和德國的堅決要求而不得不歸還給中國。如果注意到,在和平談判期間,中國代表李鴻章和日本使節伊藤博文之間曾有過以下談話,那是會有啟發的。
伊藤:十年前,我在天津時曾同大人(李鴻章)談過改革問題,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沒有一件事情得到改變或改進呢?為此我深感遺憾。
李:先生,當時聽你談論此事,不勝欽佩,而且,我對先生您在日本有力地改變你們的習俗,以致達到現在的水平,也十分羨慕。可是,我國的事情受傳統束縛太深,我簡直不能按照自己的願望行事。
伊藤:“除對善良的人外,天意沒有任何影響”。如果貴國願意努力行動,上天無疑會幫助資國實現自己的願望,因為上天對地上的人們一視同仁。根本的問題在於每個國家都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在戰勝中國之後,日本人面臨著遠為強勁的對手——俄國。俄國不僅同法國和德國一起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給中國,而且這時還侵佔了朝鮮和滿洲。中日戰爭期間,朝鮮簽訂了一個條約,同意接受日本人的指導和資本。戰爭剛一結束,日本駐朝使節便開始了一項全面的改革計劃,將日本官員安插在各主要的位置上。但是,領導保守派的朝鮮皇后卻與日本使節對抗。結果,後者組織了一次反叛,謀殺了皇后,但這次政變是短命的。皇帝這時已轉向俄國,用俄國人取代日本顧問,並授與俄國一家公司以伐木權。
俄國人在朝鮮取代日本人的同時,又在滿洲獲得了種種特許權。我們前面已提到,1896年的“中俄密約”允許俄國敷設一條穿越滿洲、直達符拉迪沃斯託克的鐵路(見第十三章第三節)。我們還提到,1898年,俄國獲得了遼東半島的期限25年的租借權;兩年後,即義和團運動期間,又佔領了整個滿洲。俄國的這些進展在東京統治集團內部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些人贊成以平分戰利品為基礎設法與俄國保持一致。另一些人則寧願與英國聯盟,因為日本同這個國家幾乎具有共同的目標。如果有這樣一種聯盟撐腰,日本便能頂住俄國的擴張主義。
於是,試探者被同時派往英國和俄國的首都,很快便十分清楚,聖彼得堡難以對付而倫敦就易於為人所接受。對英國人來說,古老的、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