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當段祺瑞被趕出政府時,他的安福國會也被解散。總統徐世昌釋出命令
按照 1912 年擬訂來貫徹臨時約法的選舉法選舉新國會,但是這對廣州的護法
運動來說是不能接受的。按照廣州的看法,新選舉是多餘的,因為原來的國
會任期未滿。況且總統徐世昌的命令是不合法的,因為他是被安福國會這個
非法的機構選舉的。南方這時已因分立而獲得既得利益,分立使南方几省有
理由保持獨立,併為許多國會議員提供了前途。既然只有少數議員到了南方,
1919 年已在那裡補選了幾百議員。當北京不顧南方的抗議下令重新選舉時,
只有 11 省進行選舉,新議員不夠法定人數,因此新國會甚至從未召開。
北京的新政府授予勝利者各種適合於他們新權勢的官職,從而使他們的
掠奪合法化了。曹錕被任命為直魯豫巡閱使。數省巡閱使——有時稱為“總
督”——實際上任命所轄各省督軍。張作霖已經是滿洲的巡閱使,又被委兼
任蒙疆經略使,使張在內蒙的活動合法化了。
吳佩孚委為直魯豫巡閱副使,這個職位對曹的一個下級來說是適當的,
但對一個獨立的軍閥來說是不夠的。吳把他的司令部設在河南,似乎對該省
已保持完全控制。此外他於 1921 年取得湖北省,所用的方式充分說明了同一
集團的軍閥之間的矛盾。依附直系已有幾年的王佔元是湖北督軍。1921 年當
聯省運動接近其高峰時,湖北的政治家們要求該省制訂自己的憲法並建立民
主政府。聯省運動遠遠領先的湖南的督軍自稱是一支軍隊的總司令,要從一
個非聯省分子的控制中把湖北解救出來。王佔元請求吳佩孚援助。但是吳佩
孚在王被打敗之前並不給予援助,然後他的軍隊才進入湖北把湖南軍隊趕
走。吳自己得到了湖北。吳佩孚漸漸成了直系的真正軍事領袖。
吳繼續組織五個長江省份的聯盟以防外部入侵和內部紛擾。滿洲的張作
霖和廣東的孫逸仙都感到直系勢力擴張的威脅,於是聯合反對吳。張利用
1921 年末北京政府的財政危機以他自己挑選的人梁士詒取代靳雲鵬。吳佩孚
利用據說是梁的親日政策攻擊他,間接攻擊張作霖。
絕大多數軍閥衝突的最初階段都是一場“通電戰”,各方都指責他方的
政策和所說的愛國心,同時宣揚己方動機的純正。直系和奉系的首領們在整
個 1922 年的頭幾個月中相互交換這種通電,並在春季發展成為軍隊和槍炮的
真正戰爭。直系軍隊以驚人的速度——從張作霖在軍隊人數和武器的明顯優
勢方面來看尤其是如此——打敗了奉軍。張退回長城外,直系軍隊沒有準備
好向那裡進軍。北京政府隨即由直係軍閥控制,免除了所有張的官職,但張
乾脆宣告滿洲獨立於中央政府,仍舊以完全分離的方式進行統治。
張的同盟者孫逸仙也沒有獲得成功。在孫派出一支軍隊北伐以配合奉軍
後,他自己名義上的下屬陳炯明攻擊了孫的總統府。孫設法得以脫身,但政
府被顛覆,北伐也停止了。儘管這一行動滿足了陳炯明自己想當廣東督軍的
野心,但很明顯,也是依照與吳佩孚的協議而採取的,仍是軍閥聯盟的混亂
狀態的另一個事例。
儘管這時只有一個集團控制北京,但捲入北京政治鬥爭的卻有兩個主要
派別。吳對軍人職責的看法和關於忠誠的儒家原則使他不可能公開與曹錕斷
絕關係,但對於政府他卻有不同的打算。此外,每人都有一些追隨者,他們
想在政治策劃中提高他們首領的地位來求得自己的升遷。這兩個派別用來進
行鬥爭的顯示勝利與失敗的主要手段就是內閣的任命和政府的政策。
北京的新統治者在戰爭之後立即迫使徐世昌下臺。吳請黎元洪重任總
統。同時,他恢復舊國會,這個機構於 1914 年第一次被解散,然後在 1917
年又被黎元洪解散,其殘留分子自那以後一直在南方,主要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