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3 / 4)

小說:五四之魂 作者:打死也不說

立的思想者。

退一萬步說,即使魯迅毫無其他的“建設性”可言,沒有立,只有破,我們就能小覷這樣一箇中國社會的清道夫嗎?在一個充斥著官僚學者聰明人奴才和大量看客的中庸而且苟且的“老大帝國”裡,魯迅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立。

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討論,大的方面是朝野之分,國家集團與個人之分。如果連根本性的問題,譬如像“革命”,“鬥爭”,“主人”與“公僕”,“奴隸”與“奴才”,“亂”與“叛”,“流氓”與“戰士”,“自由主義”與“好政府主義”,“權威主義”、“憲政主義”與“動物主義”等一些語詞,到底是甚麼涵義還未及弄清楚,雖然給中學生編了“公民教科書”,也怕難免“誤導”。至此,忽然想起魯迅寫的一首打油詩《公民科歌》,說的是周實先生老鄉的事,不覺啞然失笑。實在扯遠了,失敬得很,就此打住。

即請

夏安

林賢治

2001年5月20日,深夜裡。

自由報人邵飄萍(1)

今年是邵飄萍誕辰120週年,也是遇害80週年。春節前,收到散木先生寄來的這位民國報人的評傳,不禁一口氣讀完。掩卷之際,慷慨有餘哀:隨著一個時代的遠去,像邵飄萍這類人物也當不復存在了。

散木先生是歷史家,且講究實證,所以評傳用的材料特別翔實。書中有一個好處是,它並不拘限於敘述傳主的個人生平,相當部分涉及當時的報界文化界,乃致整個社會情狀,是時代與人的全景式呈現。然而,歷史的面影,總是教人感覺陌生。我們想像不到,大清帝國經過那麼多重大戰事的衝擊可以巋然不動,竟然因為一個小小的排長而頹然坍毀。同樣難以想像的是,代之而起的民國會是一個空架子,政權很快由革命黨人拱手讓給了一位老廷臣。不過,袁世凱意欲稱帝到底通不過,此後的接班人匆匆來去,好像也沒有誰能夠在一個弱勢政府裡站得住腳。儒教作為國家意識形態,貫徹了幾千年的基本原則早已無法維繫人心,*共和的空氣畢竟瀰漫開來了。“百代都行秦政制”,這種制度,無論如何的封閉和嚴密,總會在某個瞬刻暴露出致命的弱點,哪怕開始時只是一道狹窄的裂隙。我們說五四那一代人了不起,就在他們充分地利用了這個短暫的間隙,興起一個“新文化運動”,透過文化的輪子推進中國的現代化改革。這是一個無政府、無組織、無秩序的時代,一個自由創造的時代。邵飄萍正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裡開始他的報人生涯的。不幸的是,這個時代太早結束於國民黨的“*”的鐵腕裡了,尤為不幸的是,邵飄萍的生命結束得更早。但是可以推斷,以他這樣酷愛自由、生性激烈的報人,如若不是死於軍閥的屠刀之下,及後也必將在“*”的書報審查制度中窒息而死。

邵飄萍於1886年出生於浙江東陽縣。清末西風東漸,沿海一帶可謂得風氣之先,而東陽又是最早出報人的地方,因此,邵飄萍選擇辦報作為終身事業並非偶然。既要辦報,就意味著開拓公共輿論空間;問題恰恰是,專制統治者歷來推行愚民政策,將政治神秘化,又必然壟斷傳媒,控制言論,極盡一切手段封閉這個空間。雙方的衝突變得無可避免。

自由意志與權力意志誰勝誰敗?對知識分子來說,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許多人自稱為自由主義者,其實他們的“自由”僅只停留在觀念上面,甚至託庇於權力,根本不曾打算付諸鬥爭實踐。邵飄萍不同。為了追求政治自由,追求真實與真理,他一直執著於作為一個自由報人的理念,與權力抗爭,就像赴火的飛蛾一樣,不到死地不肯罷休。自杭州光復,他辭去教職與人合辦《漢民日報》時起,即注意充分發揮報紙作為“社會公器”的作用,尊崇人道,提倡民權,監督政府,結果引起革命新貴及黑社會勢力的嫉恨;三年之後,報社遭到查封,他本人也蒙受了牢獄之災。關於這段經歷,他曾回憶說:“忽忽三載,日與浙江貪官汙吏處於反對之地位,被捕三次,下獄九月。”亡命日本未久,他又為“新聞救國”的意願所驅策,返回上海辦報。1916年作《申報》駐北京特派記者,撰寫“北京特別通訊”,揭露北洋政府治下的*與黑暗。從高階到底層,他深入採訪,洞察幽微,議論縱橫。這些文字,多發人所未發,或不敢發,在社會上產生很大的反響。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自由報人邵飄萍(2)

北京畢竟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邵飄萍並不滿足於做上海方面的揚聲器,他要擁有自己的喉舌,便於1918年10月,在北京創辦了《京報》。在發刊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