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不同的程度,造成不同的差異,至於它們會如何組成,這得靠你如何運用了。在下一章我們會對這個問題詳細闡述,但是現在,我親愛的朋友。今天,只能先分別闡述前兩者。
珠貝(一) 創業
創業幾乎是每一個人都曾夢想的事情,理由很簡單,替別人打工,做得再好也是個打工者,比如超級打工者唐俊。而自己創業,做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事情,不用看人臉色,也不用屈尊於誰,但是創業是有風險的,這個大家都知道,而且創業之路,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其中艱險固然有之,有時候即使有一個好主意,卻也苦於這樣那樣條件的限制,不得實現,但也有冒死吃河豚的仁兄,鐵了心就要創業,尤其是近幾年經濟不景氣,就業壓力大,工作不好找,更加抱了衝一衝、闖一闖的決心,擼起袖子,自己幹吧。
但創業並非空穴來風之事,也非想了就能成功的簡單之事,有關專家總結了創業必備的幾個條件,在這裡,朋友,先與你分享之。但是這裡有一個要求,每一個條件讀完之後,朋友,需要請你拿起你的兩支筆,對應你自身來分析它們:我滿足了什麼?還欠缺什麼?欠缺的要如何補齊?
價值(一)充分的資源(Resources)
包括人力和財力,硬體和軟體。創業者要具備充分的經驗、學歷、流動資金、時間、精神和毅力。
資源一詞的外延越來越寬泛,一個要創業的人,說他有錢,有門路,那也不是能完全保證他創業就一定能成功。如條件裡說,資源裡首先是人力與財力,然後是充分的經驗,注意,是充分的經驗,因為倘若不具備經驗,所有的創業行動都會變成瞎子摸水過河,跌跌撞撞摸過了河之後,也許就渾身是傷。也許就變成“有位佳人,宛在水中央”,再也出不來了。所以充分的經驗是很重要的,這就像每一個創業者在確定進入一個市場之前,他一定做足關於市場調查以及運作方式的前期功課,但這也還是不夠,個人的判斷往往很難做到公正完整,適當地徵詢同行前輩的意見是必須的,總而言之,無論是人力、財力經驗、流動資金這些硬體,學歷、時間、精神和毅力這些軟體,在創業之前,必須要對外對內都要做一個明確而清晰地分析,所謂“三思而後行”。 。 想看書來
第五章 一分錢,如何變大?(2)
不過關於專家所言的學歷這一條,似乎還值得商榷,不可否認,學歷能代表相關的一些知識,但是真正的知識是在生活裡。我們當然也見過無數農民工、打工妹創業成功的故事,當然也會見著學歷高的人,如俞敏洪、馬雲同樣也獲得了成功,所以,學歷不是最重要的創業資源。但是,我的朋友,如果你沒有學歷,也不要氣餒。我的朋友,如果你是高學歷者,也不要以為就一定會成功,真諦在生活裡,知識在成功裡。
好了,我的朋友,現在,你如果決定要創業,那麼,就先拿上你的紅筆和藍筆,把以上的資源寫下來,然後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它們進行分析。
對自己的資源進行分析,就是準備的打頭軍,大家都知道,“機會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倘若不是這樣,姜太公也註定永坐“釣魚臺”了,劉玄德三顧茅廬而請的,未必就是諸葛臥龍,恐怕是諸葛臥蟲了。
價值(二)可行的概念(Ideas)
生意概念不怕舊,不怕別人做過。怕的是它不可行,沒有長久性,不能繼續開發、擴充套件。
生意概念,確實有新舊之分,比如,在比爾·蓋茨做微軟電腦系統的時候,有無數人在賣茶葉蛋和賣熱狗,那麼,比爾·蓋茨做的是新概念,茶葉蛋和熱狗就是舊概念,但是當我們再細看,無論是做微軟系統的比爾·蓋茨,還是做茶葉蛋和熱狗的商人,同樣能夠掙到錢,所以,生意概念不怕新舊。當然,新的概念有巨大的好處,就是你能在別人都沒有發現這塊市場資源之前,作為先行者切入,但是同時也有問題:每個人都能夠發現新的市場資源嗎?未必。然而,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行業的不斷被細分,新的行業和新的交叉領域的出現,也不意味著之前的三百六十行就要徹底被消磨而後被取代。所以,關於生意概念,只要你覺得能夠掙錢,那麼都可以做,關鍵得是,要從“可行性”上切入。
可行的概念,這個短語在這裡不應該作為偏正短語,而應該是並列短語。兩者同樣重要,沒有可行性的概念,只是無價值的幻想。而概念又是什麼呢,就是你如何切入你要進入的市場的立足點。比如,我想要開一家貴州餐館,我的切入點就會是做有民族特色的貴州菜,民族特色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