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出版,果然一炮而紅。
《中國酷刑》全書共54頁,其中含22張彩色插圖,每張插圖以英文和法文註解。書的形制頗大,為×14英寸。皮質封面,深紅色,大量燙金,精美異常。
該書的章節及對應插圖為:
1。見官;2。打入牢獄;3。審犯;4。杖刑;5。擰耳刑;6。盪鞦韆;7。懲罰船工;8。懲罰通事;9。夾腳;10。夾指刑;11。以檸檬汁灼眼;12。栓在鐵柱上示眾;13。上枷鎖;14。栓在大木樁;15。關入籠子;16。木管刑;17。切斷腳筋;18。關禁閉;19。示眾;20。押往刑場;21。絞刑;22。砍頭。
此書的出版,開創了這類出版物的先河。從此,對中國酷刑及背後蘊含之民族性的研究,漸成西方學術研究的一個主要支派。當前,西方研究中國酷刑的學人,以Jérome BOURGON、Claire MARGAT、Maria Pia DI BELLA等為代表。其研究之深入、廣泛與詳盡,讓人歎為觀止。而該書的插圖,亦成為西方藝術史上的永恆經典。今天,西方所有招貼畫網站均出售該書插圖招貼畫,每張的價格約為49美元。
當前西方古舊書市場上,《中國酷刑》第一版的價格一般介於2,000~2,600美元。
二.《中國刑罰》的手繪仿本
梅森的《中國刑罰》出版後,一時大熱。很久以後,上海及香港等開放口岸仍有手繪的仿製品流傳。業界的一般看法是,這些仿本是根據滬港兩地外商的訂單逐冊繪製的。
手繪本的出現,較梅森一書晚得多,一般出現於十九世紀中晚期,但畫幅上仍署“蒲呱”的名字。蒲呱這時即使未作古,也不可能再揮筆作畫了,因此明顯是後人冒名頂替。手繪本的技法,比之蒲呱的原作,也稚拙很多。
仿製的手繪《中國刑罰》雖以梅森一書為參照,卻都有變化。個別畫幅,如以木盒裝人等場景,則是原創的。因是手工繪製,兼之流傳稀少,這些作品雖為仿製,卻並不便宜。
市場例項
本書展示的一冊,內含十二幅手工繪製的水彩畫,封面為硬板布面線裝,未註明出版商、年代、畫家及編著者。該書在歐洲市場標價2,000美元。
第五章 奇裝異服(1)
西方對中國服飾的興趣
十八、十九世紀之交,因照相技術尚未問世,所有的視覺再現,唯有依賴繪畫。當時,歐洲國家以繪畫再現新發現的風氣盛行,而神奇的中國,更是成為焦點。上一章節所說的中國酷刑書,即產生於這一背景,而本章節談論的中國服飾書,也是如此。
正如中國人看西方人的打扮一樣,從西方人的視角看,中國的服裝自然是奇裝異服了,很能吸引大眾的興趣。因此,紀錄中國服飾的書籍,在歐洲各國紛紛湧現。其中最主要的兩本均出於英國人的手筆,名字也雷同,都起名為《中國服飾》。其中一本由梅森著,出版於1800年。另一本由亞歷山大著,出版於1805年。此外法國人佈列東也著有名聞遐邇的《中國的藝術與服飾》一書,於1811年在巴黎出版。
一.梅森的《中國服飾》
(George Henry Mason。 Costume of China。 William Miller;London;1800)
廣州版
梅森的《中國服飾》是其《中國酷刑》一書的姊妹篇。該書最早在中國廣州成書,時間約為1789年。但正式出版的地點是倫敦,時間則是1800年。
廣州版的《中國服飾》目前已從市面絕跡,其最後一次成交記錄是在2003年,由倫敦的“藝術基金”(The Art Fund)從不知名的賣家手中購得,出價為17,000英鎊,已交由牛津郡的Ashmolean 博物館收藏。
根據“藝術基金”提供的資料,該書分為原稿及成書兩部分。原稿含60幅手繪的水彩畫及文字說明。據書中說明介紹,該些水彩畫全部在中國廣州繪製。在成書上,每幅插圖都標有“Pu Qua; Canton; Delin”字樣。“Pu Qua”即為“蒲呱”,“Canton”是廣州,而“Delin”估計是商號,可能是“德齡社”之類的譯音。
英國版
直到1800年,梅森的《中國服飾》才在英國發行首版。該書的首版保留了廣州版的全部60幅插圖,均為手工上色。每幅畫以英、法兩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