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小說:再說長江 作者:這就是結局

都有3000多萬人被“東方紅”號送到他們的目的地。

曾經在“東方紅”號當過政委的陳解雄也無法忘記那個年代,那時的船員就像今天的明星,令人嚮往。

陳解雄(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上海分公司):當時從武漢到上海,這個船票從當時的物價來說,還是比較高的,五等艙從武漢到上海,大概是9塊多一點,二等艙是53塊錢,我記得還是比較清楚的。當時的物價水平也不是太高,我們的工資也不是最高,一般上海的年輕人工資我記得很清楚,是36塊5,加上5塊錢獎金,也就40來塊錢。如果說一張五等艙的船票是9塊多錢的話,佔用了將近1/4的工資;如果是53塊,還承受不起了。

直到今天;許多人腦海裡都會想起20年前的一個流行詞,那就是“跑供銷”。儲蓄本上漸漸多起來的存款、企業倉庫裡慢慢增加的產品都打動著人們的內心,國家經濟發展表現出來的活力讓每個人都向往著更好的生活,一股談生意、做買賣的熱潮從那時起席捲全國。

當人們帶著錢和產品四處“跑供銷”的時候,交通的重要性一下子體現出來了。在其他交通方式還不發達的情況下,長江兩岸的人們充分享受著船帶給他們的種種便利。

當時;在中國的內河航運網中,除東北松遼運河外,都可與長江干流相通,這個四通八達的網路有7萬多千米的里程,佔全國內河航運總里程的70%以上,它也讓長江成為中國的交通樞紐和商品流通的中心。上海的日用品、武漢的鋼鐵、重慶的毛紡織品,以及長江邊各大城市的產品都由長江流向了全國。

從船出現在長江的那一天起,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的客運能超越20世紀80年代。但是,不同的歷史階段,船總能根據需要發揮出自己的作用。春秋時期的運兵船、秦漢時期的運糧船、唐宋時期的商貿船以及明清時期各種各樣的船,在它們幾千年行走江上的歲月中,經濟的往來、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融合就這樣時時發生。到100多年前,長江上已經有了17萬艘木帆船和20餘萬船工。人來貨往之間,中國北方的政治中心和長江流域的經濟中心就這樣連通了。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十二集 行走江上(2)

1865年,在長江邊的安慶軍械所裡,中國近代著名的科學家徐壽等人正在忙碌地工作著。他們正在建造中國的第一艘機器船,這艘木殼蒸汽機輪船的船名就叫“黃鵠”號。

從那時起,冒著黑煙的機器船和揚著大帆的人力船一起構成了100年前長江航運的獨特風景; 那時的人們對速度近10倍於人力船的機器船充滿了好奇和嚮往。

1898年,一艘從上海出發的的蒸汽船在英國船長約翰·立德的帶領下向長江上游的川江進發了。驚濤駭浪的川江一直是機器船的禁區,所以這次航行更像是一次冒險。在經歷了觸礁、擱淺等劫難後,這艘千瘡百孔的機器船終於在川江木帆船驚訝地“注視”下成功地抵達了重慶。

最後通航機器船的重慶和長江邊的許多城市一樣,成了這種船的受益者。和長江上傳統的船隻相比,機器船在航速和承載量上表現出來的優勢為長江邊的碼頭聚攏了商機和人氣,而擁有這些碼頭的城市,也成了中國近代化程序中的第一批大城市。

“民生”號貨輪每隔一段時間會停靠在重慶朝天門碼頭。看到這條船,許多上了年紀的重慶人會想到過去。對這個城市來說,“民生”這兩個字代表著一段歷史。1926年,一條機器客輪開進了川江,這就是最早的“民生”號。在這條船上,莫家瑞開始了他的船員生涯,那時,他才20多歲。“民生”號也是長江船王盧作孚擁有的第一條船,這艘和他公司同名的船成了船王一生傳奇經歷的起點。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一時間,長江上的中國船隻都集中起來,把戰區的物資和人員運往相對安全的後方,盧作孚和“民生”公司的船隊成了這次戰略大轉移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國民族工業最後的血脈和長期抗戰的希望就由這些船一次次運往長江上游的重慶一帶。這次承載著國家命運的航程歷時數年,極其悲壯。抗戰勝利後,被日機炸沉在長江中的“民生”號不再是一條船的名字,它成了一份懷念、一種精神,在長江的每一條船上延續。今天的“民生”號貨輪,是“川江”裡能通航的最大的船隻。這艘1500噸的汽車滾裝船從朝天門碼頭出發後,會把一船的汽車運到長江邊的各個城市去。受到不同地理條件的制約,整個長江航道的通航能力是不同的。在長江干流上,1500噸的船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