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工程竣工之後,長江口三島將與南北兩岸全線貫通。
地處寶山區的吳淞口是長江和黃浦江的門戶,近年來陸續出土的鐵炮,是歷史上吳淞口多次成為抗禦外敵戰場的見證。
上海寶山區居民:炸藥墊好以後,才有衝擊力,這個炮很有殺傷力的,這個炮座能攻擊好遠,假如是一條木船馬上就翻了。鐵炮的炸藥是多大距離裝多少藥,距離遠裝藥要多。主要是6月16號,當時英國在長江口與黃浦江,有十幾條軍艦圍攻我們的東炮臺、西炮臺。
寶山區位於長江和黃浦江的夾角地帶,陸地形成於1400多年前,面積近300平方千米。2003年江底隧道竣工後,寶山透過上海外環線與浦東和整個上海連為一體。寶山是上海重要的航運基地,有22個萬噸級以上的碼頭,全年裝卸1000多萬個集裝箱,進出口吞吐量2300多萬噸。
寶山的名字就得之於長江航運:在明朝永樂年間,吳淞口曾有人工堆築的一座土山,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把它叫做寶山,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作為長江入海前的最後一條支流,黃浦江在上海吳淞口與長江交匯,吳淞口西倚寶山,東靠浦東,北枕長江,距上海外灘27千米航程。
當年人造的寶山早已在潮水的沖刷下坍塌了。清朝初年的海禁政策也曾使寬闊的江面沉寂多時,直到160多年前上海開埠,吳淞口再次熱鬧起來,晝夜不停出入吳淞口的船隻,帶來了上海這座城市的興起和繁榮。吳淞口也成為中國與世界經濟交往的第一道大門。
位於吳淞口的101號航標,是黃浦江與長江分界的標誌,它面對的是一條100多年來中國最繁忙的航道。與101號航標相對,有一座100多年前荷蘭人建造的燈塔,它是長江與黃浦江交匯點的標誌。
黃浦江的源頭,在1999年得以確認。那一年,上海市地理學會組織專家組沿江而上來到浙江天目山北麓的龍王山,只見一股泉水從海拔1500多米的山頂飛流直下,當地人叫它西苕溪,專家們考察確認,它就是黃浦江源。
西苕溪與黃浦江的另一條支流東苕溪匯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