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景觀。所有的建築因為底層是架空的,所有的人都會沉浸在這片清涼世界中間。
還在當生產車間的船廠飛機庫,已經出現在世博會總體規劃三維方案中。
吳志強,上海同濟大學建築系主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4年後浦江兩岸平方千米的未來在他的想象中日益豐富和完善。
按照設計,2010年,江南造船廠的舊船臺將會被改建成一個露天的大型下沉式演藝場,185天的世博會舉行期間,這裡將成為全世界的中央舞臺,超過1000場的大型演出在這個下沉式船臺上輪番上演。
520平方千米的浦東,中國最大的城市開發區,有人把它的從無到有說成是“一個時代在田埂上起飛”。
2001年10月20日晚,上海APEC會議期間,黃浦江兩岸在禮花中展現著這座國際化都市燦爛的景觀。
這座和金茂大廈並列獲得浦東開放十年建設金獎的建築,是被稱為“東方之光”的大型日晷針。日晷是中國古代的記時工具。
在日晷針指向的遙遠太空,中國第一艘宇宙飛船“神舟5號”拍攝到了夜色中的長江三角洲。影像中最亮的光點來自長江口,我們知道,浦東,上海乃至長江,正在孕育著新一輪的鉅變。(編導:楊海莉/攝影:朱奕 陳林聰 何威)
第三十二集 江海交匯的地方(1)
今天的長江入海口,沙洲還在向大海延伸,滄海桑田的奇觀將繼續呈現,長江口的綠洲也會隨之蔓延。
2005年6月23日,在由上海吳淞口開往崇明島的輪渡上,我們為乘客播放了20年前《話說長江》中崇明島的鏡頭,希望能夠找到當年在鏡頭裡出現過的人。
記者:我們現在會在前面的電視上給大家放一段錄影帶,如果你是崇明島的人,或者20年前去過崇明島,或者現在生活在崇明島,希望看完之後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線索。
20多年過去了,一些乘客還能認出當年的崇明島。
乘客:現在長江農場上還有兩個奶牛場,一場在場部的西面,二場在場部的東面。
我們播放的畫面裡沒有乘客認識的人,但他們提供了不少線索。根據這些線索,我們來到當年長江農場的第一奶牛場,現在的上海牛奶集團至江鮮奶有限公司,找到了最熟悉過去情況的老場長。
殷國安(原長江奶牛一場場長):這是範明官。
範明官:是我,肯定是我,我這邊還有顆痣。
20多年前,範明官還是個剛參加工作的擠奶工,現在已成為奶牛隊隊長。範明官出生在上海閔行縣農村,1980年奶牛場招工時來到了崇明島。老場長叫來範明官,他第一次看到了自己20多年前在《話說長江》中的影像。
範明官:我在這裡4年擠奶,10年人工授精,10年隊長,一共24年。
範明官1986年與場裡同是擠奶工的徐亞蘭結婚,現在,他19歲的女兒在南京財經大學讀書,妻子是奶牛場的倉庫保管員。
當年工人們手工擠奶的場面早已被機械化擠奶所替代,如今,這裡生產的鮮奶全部供給上海光明乳業集團,供應上海乃至全國。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這是20年前在長江口拍攝的世界最大河口沖積島——崇明島的影像。
大約在兩千多年前,長江入海口在今天江蘇省江陰一帶。由於江水攜帶泥沙的淤積,入海口的南北兩岸緩慢增長,江心的沙洲逐漸形成了崇明島和後來出現的長興島、橫沙島。崇明島把長江口分為兩部分,北支水道最窄處只有千米;南支水道最窄處千米,最寬處60千米,是長江入海口的主要水道。
多年來,連通崇明島與長江南北兩岸的交通工具是船。近些年,現代化的高速船促進了崇明島與外界的物資和人口流動,現在島上的戶籍人口70萬,其中有近5萬人在島外謀生,又有6萬多外來人口在崇明島上工作生活。崇明島每年因長江帶來的泥沙淤積新增土地約兩萬畝,現在的全島面積為1411平方千米,是中國的第三大島。
崇明是上海市管轄的一個縣,縣城設在有10萬人口的城橋鎮。鎮上的步行街雖然不像南京路那樣人群熙攘,但是光顧這裡的居民和遊客依然可以伴隨著海風和流行音樂享受著江中小城的熱鬧與悠閒。
今天的崇明島人大都是墾荒者的後代,自宋朝以後,江蘇常熟、句容等地的居民相繼來到島上捕魚、曬鹽、墾荒,成為島上的先民。
崇明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