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集 古蜀沉浮(1)
許多年後,人們仍然在問:如此繁榮興盛的王國為什麼會突然消失呢?關於它有許多猜想:戲劇性的政權更替,詩意的戰爭與死亡……然而洪水是考古者找到的唯一現實證據。如果真的毀於洪水,“三星堆”古國中的人們又去了哪裡呢?
1934年 ;三星堆考古發掘圖;三星堆古城西城牆發掘處。
這是一張由美國人葛維漢繪於1934年的“三星堆”考古發掘圖。圖紙以當時發掘地所在的燕家院子為中心,標註出遺址區內的重要位置和走向。70多年後的考古圖中,“三星堆”遺址的區位和走向與當年仍相差無幾。不同的是,在燕家院子的東、西、南面,橫亙出3道巨大的土梁,這是考古者揭示出的“三星堆”古城牆。
2005年,在對青龍包遺址進行發掘的同時,考古學家在燕家院子前的西城牆下揭示出又一個秘密:推想中的古城“水門”出現了。
陳德安(考古學家):如果我們弄清楚,確認是“水門”,那麼對於這座古城的認識非常重要;就可以確認“三星堆”古城的人們出入主要不是從陸地、從大道走,而是從水道走。
“三星堆”遺址的北邊和中心分佈著兩條水系:鴨子河與馬牧河,鴨子河每逢夏季水量充足。從地緣上看,這一帶介於岷江水系和沱江上游水系的眾多河流中心,周邊有大小河流十數條。自古,平原一端的金堂峽口河道狹窄,豐水期匯入沱江的幾條大河水勢兇猛,造成峽口崩塌而壅塞河道。洪災雨水使成都平原自古素有“西蜀天漏”之稱。水,可能交融著這裡千萬年的生死故事。
在距離“三星堆”博物館富於現代色彩的建築物咫尺之遙的鴨子河中,古老的圖畫仍然保留至今。
每年的夏季,周邊的漁人都要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在河中捕魚。這種捕魚的水禽被當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