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丹,也親歷了大型面具的出土過程。
陳顯丹(考古學家):就像螃蟹的眼睛結構一樣,在世界上也沒有發現過,根據這個發現,我們再聯想到古代文獻記載的古蜀人是蠶叢縱目。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史書上的縱目是否就是這個面具的縱目呢?因為原來文獻上記載的“縱目”都沒有說清楚。
高大倫(考古學家):“縱”,它含有另外一個意思,是“深”和“長”,我們說“縱隊”,“ 合縱連橫”,“向縱深發展”,是想表現祖先的眼睛非常犀利。
對於遠古蜀國,歷代史書的記載僅只言片語。當青銅縱目面具出土後;人們想到了早已被遺忘和曾經被認為不足為信的古文獻。史載,古蜀人的第一代國王名叫蠶叢,他被描述成一個長著縱目的人。
另一些聯想來自於環境。巴蜀之地,自古雨霧敝日,古木參天。專家們相信,“縱目”是被古蜀人神話了的祖先,它的背後是古蜀人現實生活的願望:他們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夠穿越霧靄,看得更遠。
典籍中神話般的古蜀王國,就這樣以神話般的方式呈現在人們面前。這些面孔後面,彷彿都有我們熟悉的故事和生活,卻又分明讓人感到如此陌生和遙遠。
那次非同尋常的發現,使數千年前的一個神秘古國變得可以觸控。這些出土器物的主人生活在與黃河流域的商朝人幾乎相同的時代。在古史中,秦滅巴蜀以前的四川一直被認為是“蠻夷之地”,“三星堆”人突如其來的高貴文明,在我們今天看來仍不可思議。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集 青銅歲月(3)
各種工藝複雜的青銅器、玉器、金器和陶器,呈現出宏大、神聖的場景,也透露出溫情有趣的生活。
數量巨大的象牙和海貝,意味著古蜀人生活的環境和他們範圍廣泛的商貿活動。
3000多年前,在這片土地上,人們已經擁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冶煉鑄造術,在他們周圍的山脈河流中,蘊含著豐富的金屬礦藏。這些人用青銅鑄出自己看到的和想象中的一切,並賦予它們神性的色彩和理想的光暈。
在相同時期黃河流域的殷商帝國,人們用青銅鑄出巨大的鼎以此象徵權利和神聖,在陰鬱溼潤的長江上游,人們雖然鑄造出有著同樣難度的鼎類禮器,但他們似乎更迷戀自然、萬物的靈性。
除此之外,人們更關注的是這些神話了的人物,這才是這片青銅世界中的主題。我們在中國的古文明中,幾乎見不到這種富於立體和空間感的青銅人物。而這些青銅像體積的巨大,甚至是當時世界青銅文明史中獨一無二的。
羅二虎(考古學家):這一批青銅造像的出現,應該是一種比較成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它應該有一個發展過程,而且現在對比一下我們周鄰的這些文化,或者是拿比較遠的文化來比較的話,我們覺得這些東西應該是體現了“三星堆”文明自身的特點。
“三星堆”遺存中另一個讓世界震驚的是出土的大量金器,它們的數量、形制和器物的體積在中國相同時期的考古史上絕無僅有。
公元前3000年時埃及國王陵墓裡面的金面具和金杖,是古埃及神權和王權的最高體現。“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金器與之極其相似。
金手杖上含義詭秘的圖案,可能同樣代表著宗教和神權。
金面罩使青銅像更加肅穆和高貴。
世界範圍內的研究者們對早期國家的界定包含著一個重要因素,即政治和宗教雙重身份領袖的出現。而在三星堆,除了文化來源的謎團,這些器物本身就印證著長江上游那個文明古國的存在。
這裡曾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王國,它眩目、喧囂、富庶……除此之外,祭神和巫術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重要內容。為此,人們為神靈準備了用於祭獻的牛、羊、鹿、大象和人;巨大的青銅樹、青銅立人被供奉在高高的神壇上……然而,這群忙碌而莊重的祭祀者又是什麼人呢?確切地講,最初的古蜀國人來自何方?他們有著怎樣的形象和命運?
一些懸疑的破解帶來更多的謎,與祭祀坑相應的祭臺、與古國相關的城垣又在哪裡?1986年,“三星堆”各種器物出土後,經過了文物修復專家的艱難修復。它們曾經只是一些碎片和殘骸,幾千年前,人們曾將它們砸碎、灼燒。這些人為什麼要將被視為神物的重器損毀殆盡並草草埋入泥土?那一刻,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它們的出現彷彿才是真正懸疑的開始。 (編導:王影/攝影:王影 李雄)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