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好!”
李治道:“發展自身國力才是主要的,只要自己足夠強,那麼不管面對任何人,任何事,都無須懼怕。”
他雖然不是完全相信祿東贊,但正如李義府所言,這事兩邊肯定都有責任,兩國又都是藩國,有都有聯姻,而且關係都非常好,大唐理應中立,不應偏袒任何一方。
杜正倫一臉鬱悶,但也唯有拱手道:“陛下聖明。”
李暗自嘆了口氣,但還是沒有出聲。
韓藝心知李治已經是偏向中立,但他決不能任由祿東贊奸計得逞,因為這可能會傷害到他的政治利益,西北計劃是不能出事的,否則的話,他在政治上將會面臨全盤皆輸的境地,因為他忽悠一批商人去,如果是這些商人沒有得利,那將來就不會再相信他了,可是他也知道,想要勸李治出兵,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事,李治有自己的政治考慮,站出來道:“陛下,我大唐可是中原的主宰,倘若周邊大小事務,我大唐都不聞不問的話,試問誰還會臣服我大唐。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倘若官府對於民間爭鬥不聞不問的話,那麼百姓絕對不會再聽官府的了。所以,如果我們大唐要保證自己的權威,讓四方臣服,那麼必須要干預周邊一切的事務,要讓他們知道我們大唐是他們的宗主國,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而且要體現在每個細節上面。”
李治微一沉吟,覺得也有些道理,這一番話也符合他的雄心壯志,道:“那你以為該當如何?”
韓藝道:“微臣認為,即便我大唐不相助任何一方,也必須要採取強硬的方式,讓他們雙方停止爭鬥,我們要必須要展現大唐帝國的權威,其實我們與吐蕃和吐谷渾最為主要的關係,可不是朋友關係,也不是聯姻關係,而是大哥與小弟的關係,它們都必須要聽從我們這個做大哥的話,這才是實力的體現,絕不允許他們對於陛下的話置若罔聞。”
李義府、許敬宗聽得均覺好笑,那諾曷缽是大唐扶植起來的不假,但是吐蕃的話,與大唐的關係還真就只是聯姻關係,其實上下關係不是那麼的明顯,吐蕃雖然自稱為臣,但並不受大唐的控制,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實在是祿東贊這廝賊會裝孫子,讓人覺得好像吐蕃就是大唐的爪牙,但是兩**力其實相差無幾,憑什麼吐蕃要聽大唐的。
但是這話他們也不便開口,難道說自己不是老大嗎。韓藝這麼說,就是要堵住他們的嘴。
李治點點頭,道:“你說得也不無道理,即便是勸和,也必須強勢一些,否則的話,我們大唐何以令四周臣服。不過你也得注意一下,可不要做過了,要以王道令他們信服,而非是霸道。”
韓藝拱手道:“微臣遵命。”
ps:求訂閱,求打賞,求推薦,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先禮後兵
就事論事,李治這麼做,可不是軟弱的表現,恰恰凸顯出李治吃軟不硬的性格,要是祿東贊跟李治叫板,非常強勢的話,那李治百分之一百會出兵的,其實李治的帝王心態非常重,他絕不允許任何人騎到他頭上去,可是狡猾的祿東贊偏偏選擇裝孫子,裝可憐,對於李治那是無比的尊重,再加上吐蕃、大唐這些年關係非常密切,反倒讓李治覺得不應該偏向任何一邊。
另外,吐蕃其實不在李治的目標範圍內,他主要的方針是要管控西北,進軍西域,這也是中原王朝的夢,因為中原王朝再強大,也未能踏足西域,這可以說是大唐王朝的百年大計,因為李世民當初就已經看到了希望,唐朝的潛力卻是擁有了踏足西域的基礎,再來就是東邊的高句麗,這根刺不拔,大唐王朝始終寢食難安,這才是李治的主要政策,只要吐蕃不染指西北,李治還是可以容忍的,他現在要全力發展國力,為將來消滅高句麗做準備,等穩定住了東方,那麼就可以全力突破西域這一塊未知領域了。
韓藝是清楚的,他心裡多半還是挺無奈的,他只能儘可能拖延吐蕃與吐谷渾的戰爭,等到西北穩定下來,到時就不怕吐蕃了。
。。。。。。
蕭府!
直到傍晚時分,蕭銳才從外面回來。
韓藝、蕭無衣夫婦起身來到門前迎接。
“老丈人,辛苦了!”韓藝一臉愧疚的說道。
“你啊!”
蕭銳只是指了指韓藝,但並未急著說,三人來到屋內坐下。
蕭銳喝了一口茶,嘆道:“不瞞你說,其實我倒是不累,只是那河源郡王心不在焉,一個勁的旁敲側擊,打聽你的訊息,他也沒有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