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假設了猴子對人際關係存在不安全感(我不清楚事實是否如此),這種不安全感也增大了猴子處身《A》刊的焦慮,他試圖透過勤奮工作來換取上層以及員工的認可,同時他也不斷地學習處世與管理之道。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工作雖然使他奔向自己的理想,幫他向受眾推廣他的思想理念;但另一方面,他承受著前所未有的人際壓力,以及由此引起的焦慮和威脅。這樣的生活既令人感動,又令人身心疲憊。然而人總會更加註重負面的影響,這並不是說,猴子敏感的個性起始於《A》刊的工作,而是說它加強了這種負面的作用。正如猩猩來課堂交流時對我們說的:“我從來都對猴子沒有意見,是他自己覺得我對他有意見。”
討論:個性差異角度分析密友難共事(2)
以上幾點——單純、理想主義、自戀、敏感,即為猴子的個人特徵。它們僅僅是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有限部分,由此進行的推斷可能歪曲事實,但我仍希望從此一斑得窺全豹。事實上,倘若瞭解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我相信將會增加這些推理的可靠性。這就是:為什麼猴子對效能夠如此感興趣,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如此過,但猴子與眾不同,而且觀點相當具有前瞻性,他是如何做到的?並且是什麼動力讓他頂住各種壓力,研究直至今日?
第二個焦點人物:斑馬。按照猴子的說法,斑馬是一個漂亮、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的女性。我認為這是出於朋友真誠的讚美之言。而我有另一種看法:斑馬是一種漂亮、有能力的動物,沒錯,但是,我們有誰看到過犁田的斑馬呢?也就是說,她同時也是一種難以馴服的動物,她的個性極強,有不可輕易改變的個人性格和工作作風,同時也表示她有強烈的自尊心,不肯承認錯誤。這些在方老師的報告中可以看到蛛絲馬跡。
在工作上,斑馬有自己的成就。她要離開廣州那家報社的時候,廣州方面一再挽留,足以證明她的實力。對於一名女性來說,她已經相當成功,足可以驕傲得狂叫。那麼,我也有理由相信由此構築了她強烈的自尊心。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與男性相比她們更注重情感,一旦與朋友發生矛盾,這種過強的自尊心——近於虛榮的面子——將對解決矛盾非常不利。
這樣的兩個朋友,在這樣的背景下能否成為同事呢?
事實上,朋友關係是否有利於一個組織的發展管理,取決於他們是否相互信任。信任要求有共同的遠見和價值,有互補的技術和人格,更重要的是,還要有一個不變的要求,就是一方允許另一方超越自己並擁有領導和管理的能力。我想,當我們與朋友合作時,確實應當作如下思考:
1。 我們相互信任嗎?那麼它的基礎是什麼?我們的價值是否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能否經受得住公司的成長和變化?我們互補的人格和風格是否能夠在我們關係的變化中持續下去?
2。 我們的能力與技術對對方來說有多大的助益?這種幫助是否出自無私的朋友之心以及能夠持續到什麼程度?這種助益是否提升了對方的地位,而使彼此的友誼不再平等?我們將如何處理此事?
3。 誰是領導?我們是否可以接受對方的管理?是否可以容忍對方指手劃腳?如何面對這樣的矛盾?
那麼,讓我來嘗試著分析一下,猴子和斑馬是否做到了這些:
首先,我們假設猩猩所講的雜誌的最初定位是合理的,是有市場生存理由的,以便我們在複雜的失敗原因中只談友誼對管理的影響。
我們先來看斑馬。可能她沒有考慮到自己將接受朋友的領導意味著什麼,也沒有考慮到自己可能放棄的價值,這是十分重要的。斑馬在想:看,猴子,我放棄了廣州的優越條件,來投奔你,你該感動吧!潛臺詞是:兄弟,我可對得起你,你可不要讓我失望啊!帶著這種義氣的工作,她是否將自己的價值與猴子的價值結合了呢?她是否願意這樣呢?這樣的工作會如她所願嗎?她是否像表現得那樣有效率呢?或者說她是否如她表現得那樣敬業,勤奮地工作呢?我想這樣的工作會令她痛苦,尤其是公司的複雜情況,也容易使她喚起對廣州的幻想,而對目前的現實表示不滿。當她想要抱怨時或者僅僅在思想上消極怠工時,就會自責,會對猴子有愧疚之心。因為一切畢竟是自己的選擇,又能怪誰!事情的另一方面是:對比之下,她的朋友猴子在不斷地成功,猴子的思想理念受到上級猩猩的無條件賞識,對於猴子的工作和決定,至少在表面上,猩猩全力支援。猴子正在將自己的理念推廣出去,至少編輯部的其他同事認同於他,猴子正在變得越來越強。試想,原來的朋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