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在未來五到十年內爆發。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
不待腓特烈把話說完,弗朗茨就打斷道:“這只是從俄國方面考慮的戰爭最佳發動時機,但是戰爭的爆發,從來都不是由單方面決定的。
換你是明治天皇,你會等俄國人準備好了打過來,再被動應戰麼?”
沒有辦法,這是認知上的誤區。日俄兩國實力差距非常懸殊,如果不是受限於交通,三五個日本加起來都不夠俄國人打的。
如果考慮到對有色人種的歧視心裡,對雙方的實力評估,還要更大。
菲律賓戰爭就是一個對標,西班牙勞師遠征都能夠和日本打個半斤半兩,如果不是距離限制了力量投放,日本早就戰敗了。
至於西班牙使用法蘭西僱傭兵的問題,直接被大家給無視了。歐洲可是有使用僱傭兵傳統的,能夠招募僱傭兵作戰那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
在很多人看來,實力差距太過懸殊,弱者主動挑起戰爭,那就是在找死。
相反,被動應戰還可以爭取國際同情,邀請大國介入調停。同樣是戰敗,但是享受待遇卻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輸了,搞不好就是身死國滅;後者雖然戰敗,卻還有一線生機。
畢竟,國際社會不會看著俄國人不斷擴張,出面干涉是必然的。
……
就在弗朗茨父子在考慮怎麼在日俄戰爭中漁翁得利的時候,沙皇政府也收到了遠東傳來的噩耗。
只不過他們收到的情報,不是自家使館傳來的,而是由維也納政府轉發的。
盟友嘛,這點兒小忙還是幫的。
如果不是再三確認,駐東京使館已經失去了聯絡,尼古拉二世都以為今天在過愚人節。
小小的一個日本,居然敢再三挑釁偉大的俄羅斯帝國,這分明就是再欺負他們的刀不利了。
收到訊息過後,尼古拉二世連夜召開了政府高層會議。發生了這種事情,要是不報復回去,俄羅斯帝國還怎麼在國際上混?
謝爾蓋·維特首相:“陛下,日本人挑釁我們必須要予以強硬回擊,讓他們知道俄羅斯帝國不是他們可以招惹的。
只是西伯利亞鐵路尚未通車,我們在遠東地區的兵力有限,很難給日本以重擊。
與其不痛不癢的報復,還不如再等等。等我們準備好了,直接滅掉日本以解心頭之恨。”
謝爾蓋·維特伯爵可是一個理智派首相,義憤填膺歸義憤填膺,怒而興師可是萬萬幹不得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最近這些年,俄羅斯帝國可沒有少吃“怒而興師”的虧,現在必須要吸取教訓了。
在內心深處,謝爾蓋·維特已經打定了注意,不管日本人如何挑釁,都必須要憋到西伯利亞鐵路全面通車之後。
理智的不光是謝爾蓋·維特,現在的沙皇政府高層基本上都是亞歷山大三世留下的班底,清一色的理智派。
東正教管理局局長頗別多諾斯柴夫:“首相說得不錯,眼下確實不適合採取軍事行動。
對日本這樣的小丑,我們要麼不出手,出手就必須要一棍子打死,才能夠真正震懾人心。
考慮到日本是一個島國,想要滅掉他們,以帝國海軍目前的實力,明顯是力有不及。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效仿奧地利人,先制定一個綜合性二十年發展計劃,等準備充分了再滅掉日本猴子。”
看得出來,頗別多諾斯柴夫也是深得“苟”道之精髓,一上來就是二十年滅日計劃。
以俄羅斯帝國的雄厚家底,真要是潛下心來種二十年地,那麼沒得說,日本肯定涼得徹徹底底。
莫說是日本了,就算是現在的大英帝國,也未必能夠壓制完成工業化後的俄羅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