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後手啟動,不敢說完全廢掉英國人的海上貿易,但是讓他們貿易量大幅度下滑還是沒有問題的。
原時空德國潛艇,在有限的活動空間內,都搞得協約國苦不堪言。現在神羅潛艇能夠滿世界跑,殺傷力沒有道理更弱。
毀滅總比建造容易,造船速度趕不上消耗,貿易線一旦出現了問題,英倫三島就得餓肚子。
本土出現問題,皇家海軍再能打也沒用。要是在戰爭中被消耗掉,要麼因為後勤不濟被拖死。
戰術雖然猥瑣了一點兒,但是戰略上絕對是堂堂正正。純粹的以勢壓人,不含半點兒投機取巧。
……
就在神羅和不列顛在搶時間的時候,日本人和俄國人同樣在搶時間,甚至還要更加激烈。
不管怎麼說,神羅和不列顛都只是在暗鬥,日俄兩國卻是真刀真槍的幹上了。
為了加快西伯利亞鐵路建造速度,沙皇政府破天荒的採取了三班倒,24小時工作制。
別以為這樣就輕鬆了,要知道施工地點可是西伯利亞。在這人跡罕至的鬼地方,什麼樣的氣候都存在。
即便已經進入了四月份,還是有很多地方晚上仍然保持著零下十幾度的低溫,根本就不適合施工。
不適合施工也要幹,在俄羅斯帝國就沒有“冬季不能施工的說法”。真要是冬季不能施工,西伯利亞鐵路也就不用修了。
“凍土”的美名,可不是吹出來的。在西伯利亞不少地區,都是終年積雪不化。
儘管西伯利亞鐵路在規劃的時候,已經儘量避開這些氣候惡劣地區,可很多地方還是避不開。
人類的智慧是強大的,工程師們還是想到了辦法,克服惡劣氣候;人類的智慧也是侷限的,勞工們的安全還是無法保障。
受夜晚惡劣氣候的影響,伴隨著24小時輪換制度的實施,勞工的死亡率不降反升。
尤其到了晚上,更是死亡的高發期。莫說是一線的勞工,就連很多負責監督的俄軍士兵,都被凍出了毛病。
困難再大,也動搖不了沙皇政府趕時間的決心。勞工傷亡慘重,前線的俄軍官兵還傷亡慘重呢。
鐵路早一天通車,主力部隊就能夠早一天開過去,勝利就能夠早一天到來。
在戰略大局面前,自己人都可以捨棄,何況是一幫不值錢的法蘭西勞工呢?
沙皇政府著急,日本政府更著急。不同於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沙皇政府,日本政府可是勤儉節約的代表。
沒有辦法,金主爸爸的錢也是要還的,並且還是高利貸,能少借一點還是少借一點的好。
看看日軍的裝備就知道了,比起甲午時期都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很多部隊還使用著當年繳獲的戰利品,可以說將“勤儉持家”發揚到了極致。
幸好對面的俄軍裝備也不咋地,僅僅只是比他們好那麼一丟丟。火力雖然強大一些,但是受限於後勤供應不足,彈藥只能省著點兒用。
遠東地區,在俄羅斯帝國內部還有一個說法叫做“流放區”。不僅流放罪犯,同樣也流放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的倒黴蛋。
如果說官員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那麼這裡的軍隊,就是俄軍中的邊緣者了。
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日常訓練,都不能和主力部隊比,戰鬥力自然也是俄軍中墊底的存在。
面對這樣的敵人,擁有優勢兵力的日軍,居然沒有能夠打出秋風掃落葉的氣勢,日本政府自然要急眼了。
哪怕是涵養很好的明治天皇,都忍不住爆粗口,一連幾次御前會議,都逮著陸軍高層狂噴。
不生氣不行,陸軍的戰績確實拿不出手。圍攻旅***要塞幾個月,除了留下滿地屍體外,仍然在外圍打轉兒。
按照軍方說法,那是因為俄國人採用了最先進的戰壕+機槍+鋼筋鐵絲網防線,非常難以突破。
發現了問題所在,但是這有意義麼?
答案是:沒有。
蝴蝶效應的影響是強大,作為陸軍中的風向標,各國陸軍都情不自禁的向神羅陸軍看齊。
受神羅影響最深的俄國人,自然也不能例外。伴隨著一代代留學生的努力,神羅陸軍的戰術自然也流傳到了俄軍中。
讓本就易守難攻的***順要塞,變得更加可怕。以至於日軍的傳統衝鋒戰術,變成了送人頭戰術。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乃木希典大將怕是要和軍神絕緣了。儘管這位日本陸軍第3軍司令,才剛剛抵達前線接替前面某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