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自盡的倒黴蛋。
沒別的原因,主要是他推崇的勇武“肉彈戰術”,面對防禦工事完備的***順要塞,已經喪失了威脅。
在日本這個推崇強者的國度,失敗者是沒有資格被崇拜的。要是不能完成作戰任務,乃木希典的命運就和前任差不多。
不光是***順要塞戰事不順,就連東滿、南滿一帶的戰鬥,同樣沒有按照預想中的發展。
儘管日軍取得了上風,逼得俄國人不斷後退,可日軍同樣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究竟是吃虧、還是佔便宜,估計一時半會兒還很難界定。
不同於原時空,最近幾十年俄國人可是大戰不斷。哪怕是遠東地區的俄軍戰鬥力也有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整體軍官素質,明顯高了不只一籌。
裝備更好了,軍官素質提高了,戰鬥經驗更豐富了,戰鬥力自然也上去了。
遇強則更強,那只是幻想。日本陸軍雖然也在跟著學習,但還是沒有俄國人效仿的那麼徹底。
儘管日軍士氣更高,可是俄軍計程車氣也不低啊!並非俄軍官兵喜歡打仗,更多的還是因為面子。
輸給日本人,這讓傲氣十足的俄國人,如何能夠接受?
即便是日軍數量更多,可是先天上的心裡優勢,讓俄軍官兵覺得自己能行,根本就不慫。
原時空日本能夠獲勝,很大程度上也是海軍的貢獻。海戰的勝利,堅定了日軍官兵獲勝的決心,同時也動搖了俄國人的軍心。
現在才剛剛開始,儘管不少戰場出現失利,但是俄軍還沒有到軍心動搖的地步。
吃虧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日本政府“勤儉持家”呢?
在軍費不足的情況下,陸軍發展跟不上時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傳統“武士道”思想的影響,很多日軍將領認為靠“勇武”就可以彌補裝備上的不足,鄙視只會玩兒火力的軍隊。
在這種背景下,有限的軍費,大家首先想的是保障陸軍的規模,而不是用來提升武器裝備。
現在吃了虧,意識到了火力的重要性,陸軍也不好意思說出口啊!
對於這一切,作為一名陸軍出身的首相,桂太郎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陸軍高層不好意思開口,也不僅僅只是為了面子。擔心承認錯誤會受到海軍嘲笑,只是一方面原因,更多的還是怕影響未來在帝國中的話語權。
沒有辦法,這也是日本的特點之一,不允許犯錯誤。
自從衛兵遞過來一份戰報後,明治天皇的臉色陰沉了下來。桂太郎知道又有壞訊息傳來了,急忙補救道:
“陛下,息怒。我們這次面對的敵人是俄國人,前線部隊進展緩慢也是可以理解的。
為了加快部隊的進度,我提議向英國人採購一批裝備,增加部隊的實力。
比如說:坦克和裝甲車就不錯,在攻克陣地的時候,能夠發揮很大的功效。
雖然貴了一點兒,但我們只需要少量採購,應該花不了多少錢。”
俄奧是同盟,日俄戰爭都已經爆發了,維也納政府自然不會將軍火賣給日本政府。
在這種背景下,儘管英制陸軍裝備,無論是效能、還是價格,都沒有市場競爭力,但日本政府還是沒得選擇。
除了這兩個國家外,其它國家的武器裝備只有更垃圾,沒有最垃圾。
截止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都只有神羅的裝甲部隊擁有師級編制,其它國家的裝甲部隊最多也就到團一級。
一方面是因為貴,裝備貴、後期使用維護費用更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技術不達標,核心部件無法自產。
日本這樣的窮國就更不用說了,除了弄幾輛撐門面外,根本就不可能大規模裝備。
要不然也不至於戰爭爆發後,連一支突破敵人防線的裝甲部隊,都湊不出來。
明治天皇點了點頭:“那就採購吧,速度必須要快,最好是直接購買英國人的現役裝備。”
用裝甲部隊能不能突破敵人的防線,明治天皇也不清楚,但是根據歐洲傳來的經驗確實是如此。
起碼,反法同盟當年就是裝甲部隊開路,撕破了法國人的防線,然後一路長驅直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