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收俄國人向奧地利發行的專屬債券。”
沙皇政府宣佈賴賬後,俄國人的債券就貶值了。沒有一下子成為廢紙,畢竟俄國人還是有可能兌付的,只是希望渺茫而已。
有價是有價,可惜沒有市。無論價格多少,市場上根本就沒有人敢收。向俄國人討債,大家還不認為自己有那份兒能力。
富國證券的行動,無疑是給市場注入了一劑良藥。不過這和菲利波特關係不大,回購俄國債券都很要命了,再從市場上收取債券賺差價,還是算了吧!
這種高風險的錢,只有大鱷們敢玩兒。作為資本市場上的小卒子,還是不要湊熱鬧了。
“立即和他們接觸一下,我們手中有大量的債券,問他們要不要。只要他們可能出五折,不四折我就賣給他們!”
這是一次試探,和金融大鱷們相比,菲利波特的訊息還是不夠靈通。
究竟是富國證券放出來的煙霧彈,還是事情真的有了轉機,完全就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大機構手中持有的債券數量,可要比他們多得多。被迫提前回購債券的金融機構,又不是一家、兩家。
為了穩定人心,故意放出一個訊息,那也是完全可能的。不光是菲利波特在懷疑,奧地利很多金融機構都在懷疑。
俄奧談判陷入了僵局,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大部分金融界人士,對談判程序都在密切關注。
想要知道具體內容都不難,要從奧地利外交獲得訊息或許會很困難,可是要從俄國人那邊搞清楚談判程序,那只是錢的問題。
不過訊息的真假,大家卻無法進行判斷。正常情況下,俄國官僚們的信譽還是很不錯的,收錢辦事是他們的良好職業道德。
萬一事情辦不了,很可能還會享受到退費服務,這是很多人體會過的。
不過這次情況不一樣,牽扯的問題太大。要是有人出高價,讓他們逢場做戲,也不是沒有可能。
最靠譜的是找外交大臣親自確認,這種蠢事還沒有人知道敢幹。找死也不帶這麼的,維也納政府的尊嚴不容挑釁,敢窺視國家機密那是要死人的。
試探富國證券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萬一談判取得了進展,那麼大家手中持有大量的俄國債券就賺大了,反之大不了和現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