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金融市場的動盪,還算在可控範圍之內。大家清楚俄奧同盟還沒有破裂,就算是俄國人賴賬,也會最後賴盟友的。
現在俄奧談判陷入了僵局,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一個好訊息。有的談,總是要比沒得談好。
在此之前,俄國人已經先後和多個國家溝通無果。不少金融機構都被坑哭了,資本家們被迫選擇了金蟬脫殼。
其中以巴黎和倫敦兩個金融市場影響最大,不要以為是敵人就沒有貸款了。在利益面前,資本家們是不在乎和任何人合作的。
俄國人以出口的糧食收益做抵押貸款,事先大家根本就不擔心沙皇政府會違約。只要俄國人的糧食賣了進來,他們就可以收錢。
然而計劃沒有變化快,隨著波德平原糧倉的丟失,再加上內戰打費了莫斯科地區,現在俄國人根本就沒有多少糧食出口。
大開荒是體力活,乾的多自然也要吃得多,對糧食需求量同樣也增加了。
從普俄戰爭爆發開始,俄國人就停止向英法出口農產品,甚至中途還一度從奧地利進口糧食。
俄國人退出了糧食出口市場,這部分份額自然被人給別人佔領了。所謂的糧食出口收益抵押,現在也就變成了一個笑話。
指望俄國人靠賣糧食還錢,還不如說是俄國人丟失了市場,未來想要重回市場,要他們幫忙開啟銷路。
要不然,糧食銷售不出去,拿什麼還債?
按照目前的情況,俄國人兩三年內是無法重回國際市場。投資者們不可能等那麼久,資本家們自然陪著俄國人玩兒。
直接宣佈企業破產,這些損失就轉嫁到了普通民眾身上。等這些債券跌到了谷底,他們還可以操控馬甲再次收回來,等著未來向俄國人追債。
當然,追債的可能性非常小。個人的力量和一個國家相比,這個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即便是財團也不願意和俄羅斯帝國這樣的大國對上。
沒有政府出面,這些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只有想想雙方糟糕的國際關係,大家就知道沒戲。
限制俄國人的糧食進入,這看上去很不錯。然而,在利益面前,資本家們是沒有節操的。
只要俄國人肯降低價格,英法要內部的糧食資本家就會配合把糧食運進去。到了市場上,誰知道這些的糧食,究竟產自哪裡呢?
如果不是經濟危機剛剛過去,現在英法爆發的金融動盪,又足以引爆一次經濟危機。
電報拉近了人們的生活距離,發生在倫敦和巴黎的金融動盪,很快傳到了維也納。
更大規模的市場動盪發生了,投機者們再也做不住了,寧願違約也要提前兌付手中的俄債。
要不是證券公司紛紛開放了違約兌付視窗,富國證券又在低價收購俄國債券,安撫住了民眾,現在奧地利也熱鬧了。
以巴黎為例,至少有十八萬人參加了抗議俄國人違約的遊行示威活動。
正常情況下,巴黎購買俄國債券的人絕對沒有這麼多,就算是加上家屬也沒有。
令弗朗茨驚訝的是紐約街頭也上演了這一幕,看來美國人也被俄國人坑了一波。
事實再次證明,和俄國人做盟友是有風險的。美俄都沒有來得及結盟,美國人都被動中招了。
坑得最慘的不是證券公司,而是承接沙皇政府貸款的銀行。俄國人的債券怎麼說也是國債中最難賣的一種,這個銷量向來很感人。
全世界範圍內,能夠銷售出去一兩億神盾,就到了極限。就算是有坑,也把大家坑不到哪裡去。
銀行貸款就不一樣了,貸出去的錢雖然是儲戶的,那也是銀行自己的壞賬。
沒錯,沙皇政府確實抵押了亂七八糟的一堆稅收,現在俄國人不打算兌現了。
沙皇政府耍起了無賴,讓債主們自己去徵稅。沒有哪個債主這麼頭鐵,敢跑到俄羅斯帝國去自己收稅。
且不說能不能收到稅,就算是真的收到了稅,能夠安全的帶走麼?
考驗窮瘋了的沙皇政府節操,這種作死的事情,沒有人想要嘗試。
在高額的利息面前,銀行沒有抵禦住誘惑。總想著俄國人已經加入了文明世界,就會遵守遊戲規則。
唯獨忽略沙皇政府一旦窮瘋了,那是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的,現在他們就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證券公司可以金蟬脫殼,銀行總不能跟著學樣吧?雙方的投資成本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帶來的社會影響力也是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