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軍的戰鬥力並不強,但是架不住印度人多。就像是糞坑裡的蛆蟲一樣,根本就是殺之不絕。
一旦南下戰略啟動,就註定是曠日持久的大戰。帝國的財力有限,根本就無法支撐長年作戰。
結合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現在啟動南下戰略,很容易讓人漁翁得利。
如果能夠奪取印度也就罷了,帝國也不算白忙活。怕就怕英國人被逼急了,直接向神聖羅馬帝國妥協,選擇和我們死磕到底。”
謝爾蓋·維特的擔心不是多餘的,印度可是英國人的命根子。英國人世界的霸權,本質上就是建立在擁有印度的前提之下。
喪失了印度,大英帝國的國力至少要縮水四成,重要性僅次於本土。真要是逼急了,倫敦政府還真有可能放棄霸權保衛印度。
看看維也納政府的殖民習慣就知道了,他們明顯更偏好人口稀少的殖民地,人口眾多的印度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菜。
只要維也納政府不謀求印度地區,英國人肯放棄世界霸權,兩國之間就有妥協的可能。
真要是英奧兩國妥協了,俄羅斯帝國就成悲劇了。不僅替他人做了嫁衣,還將自己送入了危險境地。
俄奧同盟只能夠保障西線穩定,並不代表著維也納政府就一定會支援他們。在過去的歲月裡,俄奧兩國可是一路互坑著走過來的。
外交大臣米哈伊羅維奇:“首相說得不錯,現在的國際局勢,確實不適合啟動南下戰略。
中亞鐵路的主幹線雖然通車了,但是支線鐵路建設才剛剛開始。奧地利人對我們的援建計劃已經結束,剩下後續工程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幹。
僅憑一條主幹線,根本就無法支撐大軍南下作戰的後勤。冒然採取行動,只會徒勞無功,白白浪費寶貴的國力。
現在麻煩的是,英國人根本就不信任我們。自從中亞鐵路通車的訊息傳開後,英國政府就三番五次向阿富汗地區增兵。
目前駐紮在邊界地區的英軍數量已經超過50萬,儘管這些部隊大都是殖民軍,對我們前線的壓力仍然不小。
如果英國人趁我們建設鐵路支線的時候,率先挑起戰爭,帝國會非常的被動。”
不信任是必然的。無數的經驗告訴了世界,作為毛熊的鄰居,要是不隨時保持高度警惕,早晚都要吃大虧。
英俄矛盾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從第一次近東戰爭(克里米亞戰爭)開始,兩國之間的關係就從來沒有好過。
……
南下戰略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反對,作為陸軍大臣的葉夫根尼臉色非常的難看。
在他看來,南下印度確實存在風險,但是這個風險絕對沒有眾人說得那麼嚴重。
“英奧妥協”,如果真有那麼簡單,這個世界也沒有那麼多紛爭了。任何事情,一旦涉及到了利益,都不可能簡單。
世界霸主可不僅僅只是一個名頭,同時還伴隨著大量的利益。無論是金融上的收割,還是對外貿易上的便利,都足以令人趨之若鶩。
這麼龐大的利益,根本就不是某個政客說放棄,就能夠放棄的。要不然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霸權爭奪戰了。
知道歸知道,但是葉夫根尼卻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進行反駁,畢竟耍嘴皮子一直都是文官們的強項。
猶豫了再三過後,組織好語言的葉夫根尼緩緩說道:“諸位,南下印度的風險固然不小,但是其中的收益更大。
當今世界的競爭日益激烈,大國之間的鬥爭更是白熱化。在過去的數十年裡,已經多個強國在競爭中衰落了下去。
翻翻歷史書,我們就會發現,現在的局勢和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不一樣,繼續用原來的老觀念看待問題,那是要吃大虧的。
眼下全世界稱得上列強的國家,也就不列顛、神聖羅馬帝國,再加上我們一共三家。
強國數量在不斷減少,這意味著多極並存時代正在消亡。如果帝國不想成為下一個衰落的大國,那麼增強實力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
可是我們現在卻是搖擺不定,時而向西、時而向東,不斷的分散國力,連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都沒有,這樣下去是要吃大虧的。”
明晃晃的指責之意,葉夫根尼連掩飾都懶得進行了。看得出來,他對沙皇政府近些年的戰略是相當的不滿。
“向西”,自然指的是駐軍法蘭西。在外界看來,沙皇政府駐軍法蘭西主要是為了勒索戰爭賠款。
然而,這只是表象的。沙皇政府爭搶駐軍巴黎,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