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不復返了。再怎麼削減產能,奧地利的農業體量都在這裡放著。
即便是現在的鉀肥,功效比不上後世,糧食產量只增加五個百分點,那也是足夠六七百萬人食用的口糧。
增加出來的產量,肯定是需要市場消化的。
在英法玩兒自給自足的背景下,國際糧食市場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在逐漸萎縮。
國內的糧食增產,奧地利肯定要先顧自己,俄國人的糧食再想找到買家就難了。
實際情況應該會更加糟糕,鉀肥保不了密,歐洲各國都會跟著效仿。
隨著各國糧食產能的增加,國際糧食市場還會急劇萎縮,價格也會持續下跌。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是用來砸鍋的。奧地利可以想辦法增加糧食消耗量,度過農業危機,俄國人就倒黴了。
英俄戰爭剛完,就爆發農業危機,這就註定了未來很多年,沙皇政府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弗朗茨可以向上帝發誓,這種殺敵一千自損一百的戰術,最開始絕對不是衝著盟友去的。
本來計劃好的,等英法糧食自足計劃完成,就開始砸鍋,拖著大家一起進入糧食拼成本時代。
怎奈計劃沒有變化快,到了實施的時候,才猛然間發現,貌似俄羅斯帝國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沒有別的原因,英法奧都是工業國,國內有產業鏈支撐著,只有沙皇政府對農業依賴嚴重。